每于山泽爱儒仙,貌瘦心腴事果然。
露饱枯肠尘外客,雪清吟骨匣中贤。
羲经笔录三分注,膳谱囊封十字缠。
他日浮丘堪问道,一箪容与鹤分田。

【注释】

山臞:诗人自号。臞,同“癯”,瘦瘠、消瘦之意。

每于山泽爱儒仙:每当在山中水边喜欢那些像儒仙一般的人物。

露饱枯肠尘外客:指诗酒为伴,不慕名利,甘作清高的隐士。

雪清吟骨匣中贤:指其诗文清高脱俗,有贤人之风。

羲经笔录三分注,膳谱囊封十字缠:指他的《说文解字》和《神农本草经》的注疏等书,都被收藏在衣袋里。

他日浮丘堪问道:指将来有一天,我到蓬莱求道去。

一箪容与鹤分田:指生活简朴,如同一竹篮容纳着容与和鹤一样,生活十分宽裕。

【赏析】

这是一首自题诗,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志趣与情趣。

第一句:“山臞”,是诗人的自称,表明他酷爱山水和隐逸生活,故以“山臞”自号。“山”指山泽,“泽”指湖海,即山泽之间。

第二句:“每于山泽爱儒仙”意思是说,每当在山中水边,他就喜欢那些像儒仙一般的人物。“山泽”泛指山林水泽,这里是指山间水旁,也指隐逸之地。“儒仙”,指隐居的隐士,这里指隐士中的儒者。

第三句:“貌瘦心腴事果然”意思是说,他的相貌虽然瘦弱,但是内心却充实而富足。“貌瘦心腴”,形容人的外表瘦削而内心充实。“事果然”,意谓事实确实如此。

第四句:“露饱枯肠尘外客”意思是说,他的胸怀像秋露一样饱满,已经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成为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露饱”,意为秋露饱满,喻指胸怀宽广。“枯肠”,意为干瘪的肠子,比喻心胸开阔。“尘外客”,原指道家的隐士或神仙,这里指远离尘世的隐士或仙人。

第五句:“雪清吟骨匣中贤”意思是说,他的诗文如同雪一样清澈晶莹,清新雅致,已经成为贤人了。“吟骨”,意为吟咏时的文思泉涌,才华横溢,如同骨头被雕刻成器物一样。“匣中贤”,指藏在匣子里的贤人。

第六句:“羲经笔录三分注”,意思是说他的《说文解字》和《神农本草经》的注疏等书,都被收藏在衣袋里。“羲经”,指《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文字学著作。“笔录”,指书写记录。“三分注”,意谓这些书被抄写三份,分别存放在三个地方。

第七句:“膳谱囊封十字缠”,意思是说他的《膳谱》一书,被收藏在衣袋里。《膳谱》是关于食物的书。“囊封”,指用布包裹。“十字缠”,指用绳子捆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两部书都已被收藏起来,而且数量不少。

第八句:“他日浮丘堪问道”,意思是说将来有一日我要到蓬莱山上去寻求仙人传授知识。“浮丘”,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堪问道”,意为可以向某人请教问题。

第九句:“一箪容与鹤分田”,意思是说生活过得非常宽裕,就像一只竹筐可以装下两只鹤。“箪”,古代盛饭的竹制容器。“容与”,指悠闲自得的样子。“鹤分田”,意谓像鹤那样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的作品,表达了自己淡泊明志、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