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相招作上元,连朝春雨客心烦。
遥看渔火乘村暗,不见星毬照市繁。
宦鞅未须惊节候,人情犹喜近乡园。
太平风物扬州盛,赢得清宵一晤言。

【注释】

①弘治戊午:弘治皇帝统治的年号。春正月十三日:诗人在淳熙十六年(1503)三月十九日离开杭州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于四月二十三日到达江西的饶州,又过了十天到福建的建阳,再过二十天来到浙江的临安,最后在五月十二日离开临安,前往安徽宣城(今属宣城)。

②张君凤举方知县事:张君凤举是当时任淳安县令的进士。

③灯节:元宵节。

④“遥看”二句:意思是看到渔火时,天色已很黑了;看到星毬(即流星)时,天气已经放晴了。

⑤宦鞅未须惊节候:指不必因官场上的升迁而惊慌。宦鞅,官运不顺,仕途不畅。节候,节气、气候。

⑥人情犹喜近乡园:指人们喜欢家乡的风俗习惯。

⑦太平风物:指扬州的风物美景。扬州,位于江苏北部,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⑧赢得清宵一晤言:意为这次相会虽然短暂,但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赏析】
这首词作于弘治戊午年(1498年)春天。诗人自绍兴(今属浙江)出发,一路西行,先至江西,继达福建,然后由赣入皖,经宣城抵杭。途中舟次淳安县时,正值上元佳节,春雨连绵,心情烦闷。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写旅途所见。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相招”二字说明是友人邀请。“上元”,即元宵节。“连朝春雨客心烦”一句承上启下,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春雨不断,使游子感到郁闷,因此说“客心烦”。
下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景色。“遥看”二字表明作者正在船上,船头对着岸上,看不到远处的村庄,只能看到近处的灯光。“乘村暗”中的“乘”字用得很妙,把灯光比作小船儿在夜色中飘动着前行,很有画面感。“不见星毬照市繁”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夜色中的夜景。星毬,指明月。繁,多。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的夜色的厌倦,又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下片写旅途中的感受。“宦鞅未须惊节候”,意思是说不必因为仕途不顺而惊慌失措。“人情犹喜近乡园”,意思是说人们喜欢家乡的风俗习惯,所以尽管外面风雨交加,他们也愿意留在家乡。“太平风物扬州盛”,意思是说扬州的风物美景非常美丽,让人陶醉。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次相会的总结。他们虽然只是短暂的相聚,但是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所以可以说他们相会是值得的。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