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一月溅春泥,偶到城西似瀼西。
客里正难祛俗累,市中何意得幽栖。
亭当竹外疑曾到,路绕花间步欲迷。
却喜石田同夜话,每容新绢买鹅溪。

【注释】

司马司训:指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谥文正,世称“文正公”,河南人。延至阊门里:延请到自己家的园亭中。阊门,即长安城门,在今西安城东。刘氏:指刘禹锡、白居易等。刘禹锡、白居易等曾与白居易同官,故称。园亭夜酌:在园亭里饮酒。席上有作:酒宴上作了一首诗。石田先生:指白居易。

【译文】

我乘船行了一个月,溅起春泥,来到城西,好像是瀼西的景色一样。

客居在外,正是难以摆脱世俗的纷扰;城中又何意能寻到清幽的栖息之地呢?

园亭建在竹丛之外,仿佛曾经去过。小路绕着花间走,好像要迷失方向。

却喜石田同夜话,每容新绢买鹅溪:欣喜的是和石田先生夜晚畅谈,每有新绢就买鹅溪的绫绸。

【赏析】

此诗为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以表达对友人的敬爱之情。

开头两句写自己乘舟从洛阳返回长安,一路春水盈盈,春泥荡漾。三月三日游曲江后,四月十五日,诗人又乘舟自洛返汴(见《旧唐书·白居易传》)。此时正值春暖花开,满眼绿波翠浪,春水荡漾,春泥飞溅,使人陶醉不已。“溅春泥”三字,不仅写出了春水春泥的特点,而且渲染了一个美好的春景。接着,“偶到城西似瀼西”一句,则点出了自己的行程。“城西”,指长安城西,即曲江一带。杜甫《曲江》云:“城西三月春常在,簇乐移时晚始归。”可见当时是春天。而白居易《曲江二首》中有“朝回日日典春衣”,可知他经常在曲江游玩。“似瀼西”,是说曲江一带的景色,很像唐代诗人王维《辋川图》中的辋川胜地。

“客里正难祛俗累”,这两句是说自己身在客中,真所谓“心忧炭贱愿天寒”(杜牧诗句),很难摆脱尘俗的羁绊。“市中何意得幽栖”则是说身处闹市之间,哪里能得到像辋川那样的幽静去处?这里既表达了自己对辋川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白居易在长安的生活处境的羡慕。

“亭当竹外疑曾到,路绕花间步欲迷。”这两句是说亭子建在竹林外面,好像曾经到过辋川。而小路上花草树木环绕,让人感觉好像走入了迷离的仙境一般,令人流连忘返。

“却喜石田同夜话,每容新绢买鹅溪”,这两句是说很高兴与石田一起畅谈人生哲理,并且经常用刚买到的新绢去购买鹅溪的绫绸。这两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解释,也是对自己生活境遇的一种安慰。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现了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对辋川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