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吕家府,风流重此邦。
重来还记取,双户对寒江。
注释:嘉兴拜谒先师吕文懿公的坟墓,以表达对无已丘园的敬仰之情。江汉有东流的诗韵,让我敬赋十首诗来表达我的敬意。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重访吕文懿公的故乡后所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先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吕家府的风采、重访故乡的场景以及江水的流动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吕文懿公的丰功伟绩以及他对故乡人民的深深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先师的无尽思念。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深情的佳作。
一代吕家府,风流重此邦。
重来还记取,双户对寒江。
注释:嘉兴拜谒先师吕文懿公的坟墓,以表达对无已丘园的敬仰之情。江汉有东流的诗韵,让我敬赋十首诗来表达我的敬意。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重访吕文懿公的故乡后所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先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吕家府的风采、重访故乡的场景以及江水的流动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吕文懿公的丰功伟绩以及他对故乡人民的深深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先师的无尽思念。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深情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提携双稚子:提起和扶持两个年幼的孩子,表达了对子女的关爱和照顾。 2. 孤月几回秋:孤独的月光映照着秋天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3. 綵服时经眼:彩绘的服饰不时映入眼帘,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色彩。 4. 珠冠老上头:珍珠般的桂冠高悬在老人的头上,象征着尊贵和尊严。 5. 院松终抱节:庭院中的松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清新隽永的笔墨,将园亭中的景色和主人的生活写照出来。首联“明月几回团”,是说诗人在月光下弹琴、饮酒、赏花的情景;次联则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园中景物:幽居者弹奏着乐器,发出的声音悠扬动听;白苎就是白色的竹丝衣,晚生寒意,说明天气已凉。颔联进一步描绘园中景色:“唤客弹棋子,看人把钓竿。”意思是说,园主召唤客人弹琴、下棋,观赏人们钓鱼、垂钓的活动。“邀宾弄弦管”是说弹琴
这首诗是诗人追和江东之学士在南京上新河徐氏园亭之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 "留寓得林坰":诗人被邀请到南京上新河徐氏园亭,留下了自己的住所。"林坰"指的是园林的幽静之处,这里指徐家园亭的环境优美宜人。 第二句 "浑疑宿幔亭":诗人进入园亭后,误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装饰华丽的帐篷或宾馆中。"宿幔亭"通常是指一种豪华的住宿场所
【注释】董氏:指董尚矩。宁都盛:在江西宁都,为董氏之故乡。招隐操:指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行。活人方:救死扶伤的医方。断简:古代书简断裂。残碑:古碑残缺不全。貤(jiǎo)赠:赠送。托名郎:假借其名声做官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董尚矩编修所写的挽词。诗中赞颂了朋友“宁都董氏”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诗人以“宁都董氏”的家世、品德为背景,赞扬了他们“说最良”
【注释】 ①赵祥:即赵汝谈,字祥,明江西南康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②奉使便道省其大母:指赵汝谈奉命出使他地,顺便去探望他的祖母。③重闱:指家中有年老的双亲。④手教一孙成:意谓老人亲手教他的儿子长大成人,并已成家立业。⑤王程:指科举考试中的“殿试”中被录取的人所走的路程。⑥新图寿域:指新近修造或建造的坟地。⑦家人占鹊喜:家人看到大雁南飞时,认为有喜事降临。古人以为大雁南飞,预示着喜事临门
注释: 1. 新河:指新河,位于南京的河流。 2. 徐氏园亭:指徐氏的园林。 3. 双扉逐岸垠:双扉,两扇门;岸边,河岸。 4. 水花堪索笑:水花可以让人发笑,指水中的美景。 5. 山果得尝新:山中的果实新鲜可口。 6. 催诗吏:催促诗歌的人。 7. 载酒人:携带美酒的人。 8. 乘凉多竹树:坐在凉爽的竹林和树木下。 9. 随意脱簪绅:随便摘掉头饰。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大自然景色的诗
这首诗是关于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中的第二首,题目为《白石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湖上妖氛灭,山前吉兆开。 - "湖上"可能指的是某个与湖泊有关的地点,如江河或湖泊。"妖氛"通常用来形容邪恶或不祥的事物。"灭"字表明了这种邪恶或不祥事物被消除或消散。"山前"则是指山的前方,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地点。"吉兆"表示吉祥的迹象或预兆。这句话的意思是湖上的邪恶或不祥的事物被消除或消散
敬亭山 青山一万仞,我爱敬亭名。 胜概一千里,分疆及数城。 不夸游目骋,转觉道心生。 李白题诗在,风流续未成。 译文: 青山如同万仞高墙,我深深爱上敬亭这个名字。 它的壮丽景色仿佛延伸了一千里,划分着国界直至数个城市。 我不炫耀我的远大眼光,反而觉得内心充满了平静与宁静。 李白曾在敬亭山上留下他的诗作,但至今这些作品尚未完全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敬亭山的赞美之作
【注释】 戊戌:农历五月初四日。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谒陵:拜谒先人墓地。宿斋:守夜,即守夜不食。斋:斋戒,亦称“清斋”,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指斋戒沐浴以示诚敬。次韵江翰长:以诗的形式来和别人的诗歌。江翰长:即江文安。苏轼的朋友,字子云。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宿斋》,苏轼读了很感动。于是,也写一首同样的诗来酬答他的友情。 【赏析】 此为和江文安的《宿斋》之作
【注释】 谒(yè):拜见。 次韵:即“和某诗”,是诗人依原诗的韵律、字句等,用同一首诗的格律另作一首诗以答其诗。 行李:行装、行李,这里指旅途中的行囊。 北阙:古代宫城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东方启渐明:东方天空开始泛红。 群鸦惊客散:一群乌鸦见到客人飞散。 一马溯风鸣:一匹骏马顺着风声长嘶。 袅袅(niǎo)垂杨外:长长的柳枝随风轻轻摇曳。 新烟动夹城:淡淡的烟雾飘过城门。 【赏析】
【注释】 夫子:这里指孔子。亡:去世。比星日:与星、日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嘉兴拜谒先师吕文懿公的墓地时,有感而发所赋之诗。诗中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以及对先师高尚人格和伟大功绩的赞美。 首联“夫子虽云亡,未绝词垣笔。”意思是说虽然老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教诲和思想并没有消失,依然像那坚固的高墙一样,阻挡着邪恶的侵袭。这里的“亡”指的是老师去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到祖茔拜祭吕文懿公的墓时,太夫人见到他喜形于色;后两句是说,在吕文懿公墓前拜谒之后,又登上堂屋,心中怀着对他的贤德不能自已。全诗语言平实质朴而又不失华美,感情真挚深厚而不乏豪放。 【答案】 译文:我来到祖茔墓地拜祭先师吕文懿公的墓
已经离开了师门,时间已经很久了,但我仍然能认出那些过去的学生。 他们给我留下了许多书信,就像从前一样,没有改变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抓住关键词“陈无已”“丘园”等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此诗首句点明主旨,次句以吕文懿公的墓穴作比喻说明作者对先师的怀念之情,三、四两句写先师的遗书和文章,五至八句写先师为官清廉,六至九句写先师辞官归乡,十至十四句写先师生前身后的名声,十五、十六句写先师的墓地在江南水乡,最后一句写先师之墓在江南水乡。 “之子读遗经”是说儿子读父亲的遗书
【注释】 本:本来。清白:廉洁,清正。芳名:美好的名声。 朽:腐烂、败坏。 岂:疑问词,表反问的语气。 富贵家:指权贵之家,豪门贵族。 灰飞:比喻人或物迅速消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嘉兴拜谒先师吕文懿公墓地时有感而作的。诗中既赞颂了先师的高风亮节,也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鄙弃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联“夫子本清白,芳名亦难朽”
【注释】 拜:拜谒。冢,墓穴。陈无己:即陈与义(1090—1138),字深之,号简斋,洛阳人。宋哲宗元祐时进士,绍圣初因反对新法,被贬为郴州别驾,后在广东病死。丘园:指坟墓。无起:指墓地荒凉。江汉:指长江、汉水。东流:指长江向东流去,喻指朝廷东迁。诗韵:指诗歌的韵律。敬赋:恭敬地作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十首:本篇共十首。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