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路迢迢,马上朱颜渐觉凋。
今日故乡初入眼,丛山关下巧溪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通读全诗,把握诗意,这是基础中的基础;然后仔细阅读诗句,分析运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看它如何表情达意;最后分析精彩巧妙的语句以及其与所表达情感的关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艺术风格。“过丛山关入绩溪界巧溪桥”这一句的意思是:经过丛山关进入了绩溪县境内的巧溪桥。从字面上说就是经过丛山关进入绩溪县境内的巧溪桥,但是,从整体上看,这句中的“过”字是关键,它是整首诗的线索,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因此,这句中的“过”字应理解为“路过”。所以,“过丛山关入绩溪界巧溪桥”一句可译为:经过丛山关进入绩溪县境内的巧溪桥。
【答案】
译文:
江南江北的路很长,马上的朱颜渐渐憔悴。
今日故乡初入眼,丛山关下巧溪桥。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当时诗人由浙西安抚司参议改任福建提点刑狱公事。诗人在赴官途中路过绩溪时写下此诗。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行至绩溪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路程,“江”“北”二字点明行程方向和距离之长,而“马上朱颜渐觉凋”则是写旅途劳顿,容颜憔悴。第二句“今日故乡初入眼”,表明诗人终于到了自己的故乡,但眼前所见却令他吃惊——故乡竟如此陌生。“丛山关下巧溪桥”一句,则点出自己之所以感到新奇的原因——因为这是一处陌生的景致。
全诗语言平易,用词朴实,不事雕琢,却能传神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