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恩惟待立鸡竿,岂是明时学考槃。
身计未谐归计好,一宵清话到更阑。

【注释】

李绝句: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诗歌。十八首:指《李颀集》中收录的《李颀集》共收诗180首(一说250首)。李绝句:指李颀所作的诗歌。

湛恩:深厚的恩泽。惟待立鸡竿:《史记·汲郑列传》载,汉武帝时,汲黯任东海太守时,有人告他受丞相公孙弘、大将军卫青的嘱托,向武帝推荐公孙贺为丞相,而未举荐自己的门客杨得意。汲黯为此在朝堂上与公孙弘等争辩,汉武帝认为汲黯忠诚正直,但公孙弘等人不服,于是武帝派汲黯出使匈奴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并让他立下“鸡毛信”。汲黯到匈奴被扣押多年,终于得以回到朝廷,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后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学考槃:指隐居不仕。考槃,语出《论语·泰伯》:“子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身计:个人的生活安排计划。一宵清话:指一次深夜的长谈。

【赏析】

此诗是李白初到江陵时写的一首七绝。

诗的第一句说:你只有靠深厚的恩惠来等待立下鸡毛信那样的功劳,怎么能像古代明君一样,隐居山林呢?这里诗人借汲黯的故事,讽刺那些不能建功立业的人却想隐退山林的人。第二句说:这难道是明智之举吗?汲黯被诬陷,但最终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第三句说:我自己的生活安排已经确定,我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如果我现在回去的话,不如趁现在这个机会好好谈谈。这里的“归计”,即指回家的计划或打算。第四句说:我们这一夜长谈一直谈到深夜。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结语,它既是对李白自己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其他有志之士的一种鞭策。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