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猷孙子兴超群,闲搦双钩画此君。
抚景试酬松雪句,一帘秋景动湘云。
注释:题王约是王猷,他孙子的儿子兴(王兴)画得特别出色,他闲着没事拿起双钩画了这幅《竹》。王兴看着眼前的风景,试着用松雪的诗句来酬答,一帘秋色让湘云动容。
赏析:诗中通过赞美王兴的艺术才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画中的美。
王猷孙子兴超群,闲搦双钩画此君。
抚景试酬松雪句,一帘秋景动湘云。
注释:题王约是王猷,他孙子的儿子兴(王兴)画得特别出色,他闲着没事拿起双钩画了这幅《竹》。王兴看着眼前的风景,试着用松雪的诗句来酬答,一帘秋色让湘云动容。
赏析:诗中通过赞美王兴的艺术才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画中的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提携双稚子:提起和扶持两个年幼的孩子,表达了对子女的关爱和照顾。 2. 孤月几回秋:孤独的月光映照着秋天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3. 綵服时经眼:彩绘的服饰不时映入眼帘,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色彩。 4. 珠冠老上头:珍珠般的桂冠高悬在老人的头上,象征着尊贵和尊严。 5. 院松终抱节:庭院中的松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清新隽永的笔墨,将园亭中的景色和主人的生活写照出来。首联“明月几回团”,是说诗人在月光下弹琴、饮酒、赏花的情景;次联则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园中景物:幽居者弹奏着乐器,发出的声音悠扬动听;白苎就是白色的竹丝衣,晚生寒意,说明天气已凉。颔联进一步描绘园中景色:“唤客弹棋子,看人把钓竿。”意思是说,园主召唤客人弹琴、下棋,观赏人们钓鱼、垂钓的活动。“邀宾弄弦管”是说弹琴
这首诗是诗人追和江东之学士在南京上新河徐氏园亭之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 "留寓得林坰":诗人被邀请到南京上新河徐氏园亭,留下了自己的住所。"林坰"指的是园林的幽静之处,这里指徐家园亭的环境优美宜人。 第二句 "浑疑宿幔亭":诗人进入园亭后,误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装饰华丽的帐篷或宾馆中。"宿幔亭"通常是指一种豪华的住宿场所
【注释】董氏:指董尚矩。宁都盛:在江西宁都,为董氏之故乡。招隐操:指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行。活人方:救死扶伤的医方。断简:古代书简断裂。残碑:古碑残缺不全。貤(jiǎo)赠:赠送。托名郎:假借其名声做官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董尚矩编修所写的挽词。诗中赞颂了朋友“宁都董氏”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诗人以“宁都董氏”的家世、品德为背景,赞扬了他们“说最良”
【注释】 ①赵祥:即赵汝谈,字祥,明江西南康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②奉使便道省其大母:指赵汝谈奉命出使他地,顺便去探望他的祖母。③重闱:指家中有年老的双亲。④手教一孙成:意谓老人亲手教他的儿子长大成人,并已成家立业。⑤王程:指科举考试中的“殿试”中被录取的人所走的路程。⑥新图寿域:指新近修造或建造的坟地。⑦家人占鹊喜:家人看到大雁南飞时,认为有喜事降临。古人以为大雁南飞,预示着喜事临门
注释: 1. 新河:指新河,位于南京的河流。 2. 徐氏园亭:指徐氏的园林。 3. 双扉逐岸垠:双扉,两扇门;岸边,河岸。 4. 水花堪索笑:水花可以让人发笑,指水中的美景。 5. 山果得尝新:山中的果实新鲜可口。 6. 催诗吏:催促诗歌的人。 7. 载酒人:携带美酒的人。 8. 乘凉多竹树:坐在凉爽的竹林和树木下。 9. 随意脱簪绅:随便摘掉头饰。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大自然景色的诗
这首诗是关于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中的第二首,题目为《白石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湖上妖氛灭,山前吉兆开。 - "湖上"可能指的是某个与湖泊有关的地点,如江河或湖泊。"妖氛"通常用来形容邪恶或不祥的事物。"灭"字表明了这种邪恶或不祥事物被消除或消散。"山前"则是指山的前方,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地点。"吉兆"表示吉祥的迹象或预兆。这句话的意思是湖上的邪恶或不祥的事物被消除或消散
敬亭山 青山一万仞,我爱敬亭名。 胜概一千里,分疆及数城。 不夸游目骋,转觉道心生。 李白题诗在,风流续未成。 译文: 青山如同万仞高墙,我深深爱上敬亭这个名字。 它的壮丽景色仿佛延伸了一千里,划分着国界直至数个城市。 我不炫耀我的远大眼光,反而觉得内心充满了平静与宁静。 李白曾在敬亭山上留下他的诗作,但至今这些作品尚未完全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敬亭山的赞美之作
【注释】 戊戌:农历五月初四日。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谒陵:拜谒先人墓地。宿斋:守夜,即守夜不食。斋:斋戒,亦称“清斋”,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指斋戒沐浴以示诚敬。次韵江翰长:以诗的形式来和别人的诗歌。江翰长:即江文安。苏轼的朋友,字子云。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宿斋》,苏轼读了很感动。于是,也写一首同样的诗来酬答他的友情。 【赏析】 此为和江文安的《宿斋》之作
【注释】 谒(yè):拜见。 次韵:即“和某诗”,是诗人依原诗的韵律、字句等,用同一首诗的格律另作一首诗以答其诗。 行李:行装、行李,这里指旅途中的行囊。 北阙:古代宫城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东方启渐明:东方天空开始泛红。 群鸦惊客散:一群乌鸦见到客人飞散。 一马溯风鸣:一匹骏马顺着风声长嘶。 袅袅(niǎo)垂杨外:长长的柳枝随风轻轻摇曳。 新烟动夹城:淡淡的烟雾飘过城门。 【赏析】
注释:暂时离开,回来的时间是隔了一年。在山中猿鹤相疑,我与它们没有什么不同。我有行藏之道,乾坤在我手中。我不敢妄自尊大,只是希望能用我的忠诚来报答圣上对我的知遇之恩。 赏析:此诗是一首归隐之作。诗人借送别钱与谦修撰而作,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写诗人因暂离京城而产生的惆怅之情。"暂去还来隔岁期",说明自己即将离开京城,不知何时再回来。然而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此题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和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如“抱玉频年未受怜”“一魁天下亦恬然”。 【答案】 ①抱着一块美玉多年,却没有受到人们的怜爱;②这次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也感到十分平静。这两句是说诗人多年来怀揣玉器而不得人赏识,现在终于得遇知己,一举成名,所以心情异常舒畅。③此行更系词林望
【注解】 南风:指南方的暖风。 钱与谦:字子逊,号与谦,南宋诗人。 省:这里指回家看望父母。 马:这里指送别之人,即诗人自己。 旱尘飞:天气干旱,尘土飞扬。 粟种:指种子。 麦事非:耕种之事不顺。 尊酒:指美酒。 芸编:指书稿。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南风吹马旱尘飞”,以动写静,写出了一幅风卷沙尘的边塞风光图。“南风”是暖风,它吹来时,天高云淡,大漠苍茫,一片荒凉景象
【注释】 墨竹:指画竹子。 北都:指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萧萧:形容草木摇落的景象。 上苑:指皇家园林,在长安城西。 头角:比喻突出的地方或才能。 峥嵘:高耸的样子。 【赏析】 首联“北都旧日原无竹,近岁萧萧绿满城”,写长安城中过去没有竹子,近年却到处长满了竹子,用“近岁”一词表明时间之短促。这两句诗以“萧萧”二字写出了竹子的生长速度之快,也暗含着作者对朝廷政治的不满。同时
注释:竹子之间冻雀在鸣叫,下笔时感到困难。我怀疑这声音是在围绕着竹子的枝干发出。好的工匠喜欢芭蕉树的雪景,不要向筼筜竹刻意观察。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首句“冻羽飞鸣”四字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冻雀的情态,生动传神。次句“坐疑声绕竹枝寒”,是说作者坐在竹丛中,觉得那冻雀的叫声仿佛是在围绕竹枝在低吟。这里运用了通感的表现方法,将听觉转化为触觉。三句“良工趣在芭蕉雪”
踏雪寻梅图 𩦺鞍回首欲相呼,不忍轻抛万玉图。 诗骨与花争胜绝,灞桥还似六桥无。 注释: 𩦺(yā)鞍:骑着马的鞍子。回头:回头看看是否有人。相呼:互相呼唤。轻:轻轻。抛:舍弃。万玉:指梅花。胜绝:胜过、超过。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传说汉元帝时,王公贵族常到灞桥赏梅,后泛指灞桥边的梅花。六桥:相传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为报复楚平王的冤仇,从吴都至楚都郢城途中,经过六个桥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