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前两拳石,野花茫茫土花碧。
大如昂犬三尺强,小似伏羔才一尺。
云当汉末风尘红,老瞒势欲吞江东。
桓桓帝胄孙讨虏,并坐此石论雌雄。
想像时危屏人语,惨澹风云眇蛇鼠。
赤壁成功指顾中,石上谁宾复谁主。
乌林一捷荆州分,同奖王室收奇勋。
小儿奸贪败盟好,舞智蹶我髯将军。
汉鼎分明沦异姓,质子封侯甘伪命。
可惜棱棱不解言,恨入江声寄馀兴。
今逢一统天下王,铁瓮城中开阅场。
将军中峙列万垒,此君却在城东方。
我来适过城下路,停车摩挲日将暮。
欲从故老借图经,为尔临风写长赋。
这是一首咏石的诗,诗人以雄浑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两拳巨石在北固山前的雄伟形象。
首句“北固山前两拳石”,直接点出了主题——石。诗人用“两拳”来形容巨石的庞大,形象生动、夸张而有力。这种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立刻感受到巨石的壮观。
次句“野花茫茫土花碧”,则进一步描绘了巨石周围的自然环境。诗人以“野花”和“土花”来衬托巨石的苍凉、孤寂,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茫茫”(广阔无垠)和“碧”(鲜艳如玉),都形容了巨石的颜色,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接下来的三、四句“大如昂犬三尺强,小似伏羔才一尺。”则是对巨石的具体描述。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巨石的巨大与渺小。诗人用“昂犬”“伏羔”来形容巨石的不同形态,既富有想象力,又富有诗意。
接着五、六句“云当汉末风尘红,老瞒势欲吞江东。”则将巨石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诗人用“云当”、“老瞒”等词汇,暗示了巨石所处的历史背景。同时,“风尘红”和“吞江东”两个词,都充满了力量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七、八句“桓桓帝胄孙讨虏,并坐此石论雌雄。”则转向了历史英雄。诗人用“桓桓”、“帝胄”等词语,赞美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并坐此石论雌雄”一句,则暗示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所进行的激烈斗争和较量。
接下来的九、十句“想像时危屏人语,惨澹风云眇蛇鼠。”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写。诗人用“想像时危屏人语”来形容社会的动荡不安。而“惨澹风云眇蛇鼠”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险恶形势和人心惶惶的状态。
接着十一、十二句“赤壁成功指顾中,石上谁宾复谁主。”则转向了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诗人用“赤壁成功指顾中”来形容胜利的来之不易;而“石上谁宾复谁主”则暗示了战争后的复杂局面。这些诗句既展示了历史的辉煌,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接下来的十三、十四句“乌林一捷荆州分,同奖王室收奇勋。”则转向了另一场战役。诗人用“乌林一捷”来形容这次战斗的胜利;而“荆州分”则暗示了战后的分裂。这些诗句既展示了战斗的激烈,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最后的十五、十六句“小儿奸贪败盟好,舞智蹶我髯将军。”则是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描绘。诗人用“小儿奸贪”来形容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而“舞智蹶我髯将军”则揭示了他们的阴谋诡计和对人民的压迫。这些诗句既展现了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呼唤。
最后十七、十八句“汉鼎分明沦异姓,质子封侯甘伪命。”则是对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的回忆。诗人用“汉鼎分明”来形容这一事件的清晰和明确;而“质子封侯”则暗示了这一事件的结局。这些诗句既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最后十九、二十句“可惜棱棱不解言,恨入江声寄馀兴。”则是对诗人自己的感慨。诗人用“棱棱”来形容自己的无奈和困惑;而“恨入江声寄馀兴”则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思考。这些诗句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深深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以其宏大的主题、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作。它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更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