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行速,工夫间断多。
良朋更凋谢,谁与共研磨。
注释:岁月流逝迅速,时间被不断打断。良朋好友相继凋零,谁能与我共同研磨诗篇?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华伯瞻(可能是一位朋友)的怀念之情。岁月流逝迅速,时间被不断打断,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良朋好友相继凋零,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谁能与我共同研磨诗篇?”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岁月流行速,工夫间断多。
良朋更凋谢,谁与共研磨。
注释:岁月流逝迅速,时间被不断打断。良朋好友相继凋零,谁能与我共同研磨诗篇?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华伯瞻(可能是一位朋友)的怀念之情。岁月流逝迅速,时间被不断打断,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良朋好友相继凋零,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谁能与我共同研磨诗篇?”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 “圣人出而四海应,圣王兴而万邦亲”,这是说圣明的君主出现天下就会响应,圣明的君王兴起,四方的诸侯就会归附。这里以舜帝、尧帝为例。这两句是全诗的首句,为全诗定下基调:“圣君”即“圣主”,“圣王”即“圣君”。接着用“只从尧舜接真传”一句承接前文,说明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得到真正的道统,才能继承先圣的事业
【注释】 一、此公:指李邕。李邕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二、北极光华南极是:极,指北极星。北极星的光辉在南方的天空显得特别明亮。光华,光彩。 三、今人风致古人求:今人的风度与古人的作风相比,今人不及古人。 四、乘风好溯泰山游:乘着清风可以顺道游览泰山。 【赏析】 这首《中秋赏月》诗,以咏赞明月为中心,通过描绘月亮的光辉,抒发诗人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首联两句
注释: 浊思:浑浊的思考。岂易胶:难道容易凝固吗? 微官:微不足道的官职。聊复:姑且,暂且。得闲:有空,有闲暇。 晚香:指菊花在晚秋时节开放时的香气。敢谓:岂敢说。安阳: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县。淡:这里指淡泊。 真意:真挚的情感。还输:不如。栗里:古代地名,位于今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高:高尚。 万叶:无数的菊花叶。乱飞:四处飘散,随风飞舞。孤此:独自如此。杰:杰出。 三秋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林居鲁的祝福和期望。以下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古貌堂堂两汉儒”:形容林居鲁的外表庄重、学识渊博,就像古代的两位汉朝大儒一样。 2. “直从心地做工夫”:意指林居鲁的内心修为与行为举止都是出自真诚与善良,不做作。 3. “笑挥豸角嚣尘静”:以“豸”为兽名,这里指的是獬豸,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能够驱除邪恶
注释: 1.天地中间共倚楼,夜深犹自挽衣留。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天地之间共同仰望高楼,夜晚还依依不舍地拉起衣服。 2.白榆丹桂端谁见,玉兔银蟾莫浪求。 这句诗的意思是:白榆和丹桂都无人看见,月亮中的玉兔和银蟾也不要轻易寻求。 3.活水照人真宝鉴,浮名于我本虚舟。 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澈的流水就像一面明镜,让我看清了真正的自我;名利如同漂浮的船只,与我无关。 4.诗逢大将应难敌,况拥雄兵据上游。
诗句赏析 《邓秋官进贺还南都》 1. 君王不受群臣贺 - 君主不受群臣的祝贺,反映出一种清高和超脱。 2. 万国人心又一醒 - 描述国家从混乱中恢复,民众重新获得觉醒。 3. 虞舜自能敦大本 - 赞美虞舜以德治国,推崇道德为政的核心理念。 4. 伯夷正好播祥刑 - 颂扬伯夷坚持正义,传递了对公正无私行为的赞美。 5. 谁家北斗兼南斗 - 借用北斗与南斗的神话象征,比喻南北交融,和谐统一。 6.
闻二祖父三祖父皆以年冠带诗以志喜末句悲先祖父之不起也呜呼一喜一悲之间其所感者深矣孝子慈孙尚思所以惜时爱日以尽养志之诚也哉 这首诗是诗人对祖父的赞美和哀悼。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祖父的年龄、地位以及他的诗歌成就,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之情。后四句则是对祖父去世的感慨,表达了对祖父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祖父一生的总结,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之情。 铁杖扶来八十年,金函开诏沐龙涎。 鹿胎软衬蝉冠正
诗句释义: 1. 立马卢沟话壮游,关河西去道途脩。 - “立马”:立即(即、立刻)。 - “卢沟”:《明史·地理志》载:卢沟桥,在今北京西南永定河上。 - “话壮游”:谈论宏伟的行程。 - “关西”:指陕西一带,古人以“长安”为天下之中,关、洛为东西之界。 - “修”:道路平坦。 2. 忠肝义胆谁当傅,白日青天本自秋。 - “忠肝义胆”:形容人忠诚正直,有勇有谋。 - “谁当傅”
【注】 南国:指南宋京城临安。衣冠子胜流:指夏廷璋是南方的有才学的人。元脩:即元修,字元脩,北宋诗人、学者。眼中无皂白:比喻夏廷璋对人公正无私。 皮里有春秋:比喻夏廷璋心有国家社稷之志,不随波逐流。 联貂尾:比喻夏廷璋有高官厚禄。廊庙:朝廷或官府。重笔头:比喻夏廷璋为当政者写文章。 寸丹心:比喻夏廷璋忠诚于国家。危欲折:形容夏廷璋忠心耿耿,忧国忧民之心如同要折断一样。梦魂夜夜绕龙楼
注释: 写尽寒烟与败胶,爱花宁厌赏花劳。 酒兵入阵霜初破,诗将登坛月正高。 绝俗自宜莲并价,策勋当与杞同曹。 故知逸兴真难尽,更约明年共和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赏菊的热爱和赞美。首联“写尽寒烟与败胶,爱花宁厌赏花劳”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即使看到寒冷的秋日景象,也毫不厌倦,反而更加喜爱菊花。颔联“酒兵入阵霜初破,诗将登坛月正高”则描绘了一幅饮酒赏月的美景,酒兵(指酒杯)如同进入战场一般
第一句“晚踏城西月”,意思是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漫步在城墙西侧,看着那弯弯的月亮。这里的“城西”指的是城市的西边,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或者是他经常来的地方。 第二句“朝登海北亭”,意思是诗人早上登上了位于海边的亭子。这里的“海北亭”可能是指一个靠近海边的亭子,也许是诗人为了欣赏海景而特意去的。 第三句“空闻仙驭远”,意思是诗人只能听到仙家的车马已经远远地离去。这里的“空”字
注释 积李崇桃树:指华伯瞻的墓园。李崇,即李广之误。 鸣鸠乳燕时:春天里,小燕子在巢里啼叫,黄鹂在树上哺育雏儿。 平生华夫子:华子云,唐代人,因事被贬至江陵当县令,后官至侍御史知山南西道转运使。 直道岁寒痴:意谓华子云为正直之道而甘受寒冷的折磨(痴,同“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友人华子云之作。诗的前两句写华子云墓园的环境,后两句写华子云的为人和品格。华子云因直言敢谏得罪了权贵
注释: 趋向杨遵道,超迁贾太中。 凝香清禁坐,不是学冲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作者通过描写诗人的友人华伯瞻的境遇,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之情。 第一句“趋向杨遵道,超迁贾太中”,诗人描绘了华伯瞻在仕途上不断上升的景象。这里的“杨遵道”和“贾太中”都是古代官员的称谓,代表着华伯瞻的官职地位在不断提高。 第二句“凝香清禁坐,不是学冲融”,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华伯瞻在宫中的地位
注释: 侍从才今几,君王宠正初。 常州何处是,头白小孙孤。 侍从:指随从。今几:现在有几个? 君王:指皇帝。正初:刚刚。 常州:即常州府,位于现在的江苏常州市。 何处是:何处是归宿? 头白:指年迈。孙孤:孙子孤单。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哭华伯瞻》。全诗共四句,每句都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亡友的哀思和惋惜之情。 诗的首句“侍从才今几,君王宠正初”
【解析】 本首诗的注释,要抓住关键信息。如“天子聪明古帝王”“文山老子”等词句,都是诗人对文太仆的赞颂和祝愿;“独上中庸第一章”是说文太仆能独自领会中庸之道,并把它运用于治国之中。 【答案】 译文:天子聪明是古代帝王,百年日月将重放光彩。文山老子忧思深远,独自登上中庸第一章。 赏析:此诗首联两句以“聪明”二字赞皇帝英明。第二句写皇帝能洞察天下事理。第三句写皇帝能继承先人传统,使国家长治久安
诗句原文: 才出都门问路程,此心先已到丰城。 豪吟纵饮浑閒事,谁主鹅湖第二盟。 译文注释: 1. 才出都门问路程,此心先已到丰城。 2. 才走出城门询问路途,心中已经抵达丰城。 3. 豪吟纵饮浑閒事,谁主鹅湖第二盟? 赏析: 《到南昌柬杨方震》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杨方震的思念之情的诗篇。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刚离开家乡来到南昌的心情,随即转入对好友杨方震的思念。通过“才出都门问路程”这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