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颗丹丸可疗饥,幽人处此最相宜。
红尘不染云林净,妃子何由笑荔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意象”分析,然后对每一联诗句进行逐字分析赏析,最后概括出诗句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联:荔枝是颗颗丹丸,可以疗饥。幽人处此最相宜。
译文:荔枝是颗颗丹丸,可以疗饥;幽居的人住在这里最为适宜。
注释:颗颗(lěi lěi )丹丸:即荔枝果,外皮红润似朱砂,内肉晶莹如赤珠,味极甘美,为水果佳品。
赏析:荔枝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果实成熟于夏秋之交,色如朱砂,晶莹透亮,清香扑鼻;而其果肉更是鲜嫩多汁,清甜可口。诗人以“丹丸”来比喻荔枝的外形色泽之美,以“疗饥”点出荔枝的营养价值。而“幽人处此最相宜”则表明只有居住在深山幽谷之中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美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颔联:红尘不染云林净,妃子何由笑荔枝。
译文:尘世繁华与云林清净相比,哪能比得上荔枝树呢?妃子又怎么能嘲笑荔枝呢?
注释:红尘:指人间的繁华世界;云林:指远离尘嚣的山林。
赏析:“尘世繁华与云林清净相比”,这是说人间的繁华世界与大自然的清新景色相比,后者更能令人心旷神怡。“云林”一词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夫仙者,羽化而登遐,遗骸轻举,乘云驾风,升于太微,飞游玄穹之上,故曰‘云林’。”“云林”既形容仙境中的高远清幽,又借指仙人居住的地方。“妃子何由笑荔枝”,这是说妃子有什么资格去嘲笑荔枝呢?因为荔枝树生长在远离尘嚣的山间,与尘世间的繁华相比,更显得高贵。诗人以“尘世繁华与云林清净相比”反衬“荔枝树”,赞美了荔枝树的高洁品格。
尾联:荔枝是颗颗丹丸,可以疗饥;幽居的人处此最相宜。
译文:荔枝是颗颗丹丸,可以疗饥;隐居之人住在此地最适合。
注释:丹丸:即荔枝果,外皮红润似朱砂,内肉晶莹如赤珠,味极甘美,为水果佳品。
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主要写诗人赞美荔枝,后两联则写诗人自喻,抒发自己隐居山林、超然物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