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辞殿直,玉节指秦城。
更以探奇兴,因之拥傅行。
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睛。
处处登临咏,皆翻郢雪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古诗内容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对每一句诗进行具体赏析。

“金銮辞殿直,玉节指秦城”,意思是在金銮殿辞别皇帝之后,手执玉节直向秦地。这两句是写奉使入秦的周太史的心情。诗人用“金銮”和“玉节”两个词语来描写周太史的身份和使命。

“更以探奇兴,因之拥傅行”,意思是因为心中充满探奇的兴致,所以一路紧紧跟随。这里的“探奇”是指探奇求异、求新求变的思想。“拥傅行”即指随同出使。这两句是说,由于内心充满了探奇求新、求异求变的思想,所以一路上紧随着出使。

“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晴”,意思是在上林苑看到橘子成熟了;在太华山看到莲花盛开,天气晴朗。这两句描绘了周太史出使时的所见所感,也反映了秦地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处处登临咏,皆翻郢雪声”,意思是每到一处都登上高处,吟诵着《楚辞·招隐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句写周太史在各地游览时,总是吟诵屈原的《招隐士》,抒发自己的感慨。“郢雪声”指的是楚国人唱《阳春白雪》时的声音。

【答案】

(1)送周太史奉使秦藩二首

金銮辞殿直,玉节指秦城。

更以探奇兴,因之拥傅行。

(2)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晴。

处处登临咏,皆翻郢雪声。

赏析:

此为送周太史奉使入秦所作的两首诗。前一首写周太史奉使入秦的情状,后一首则写他游览秦地所见所闻。

第一首开篇“金銮辞殿直”,就写出了周太史奉命去赴任的直接原因。金銮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辞殿”就是辞去朝廷官职。“直”在这里的意思是“径直”、“直接”。这两句写出了周太史奉命入秦赴任的直接原因。第二句“玉节指秦城”承接上意,写出了他奉使入秦的行动路线。玉节,是一种玉制的符节。这里指代使者的符节。秦城,即指当时的咸阳。这两句交代了周太史奉使入秦的目的地和行动路线。第三句“更以探奇兴”承接二句的内容,写出了周太史奉使入秦的目的。探奇,即探寻奇险。这一句写出周太史奉使入秦是为了寻求奇险。第四句“因之拥傅行”承接三句的内容,进一步写出了周太史奉使入秦的行动动机。这一句中的“拥傅”二字很值得玩味。“拥”字有紧随的意思,“傅”字有随从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因为心中充满了探奇求异、求新求变的思想,所以一路上紧紧跟随。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内容丰富而深刻。它不但写出了当时社会政治形势下的一种普遍心理——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而且写出了这种心理状态下的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它把人们追求奇险、探奇求新的心理状态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第二首是作者送周太史到长安以后写的一首诗。前两句写到达上林苑后所见之景:“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晴。”这是写到了长安后见到的两个地方。上林苑是汉代长安城内著名的皇家园林,这里种植着许多珍果佳花,其中最有名的是产于西域的葡萄和胡桃。唐代人称西域为安西或西州,因此这里所说的上林苑实际上是指西方的葡萄园。太华山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山上生长着一种珍贵的植物——莲藕。这两句写到了长安城内的两个著名景点。第三句“处处登临咏”承上启下,点明了周太史来到长安之后的行动。这句说的是,周太史一到长安,就各处登高临远,吟咏赋文,表现出一种游赏览胜的雅致情趣。第四句“皆翻郢雪声”写他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也就是他的游览活动。郢是地名,即今湖北江陵。《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这里的“郢”指的就是屈原故乡的地名。这两句写出了周太史在长安游览时所看到的自然风光以及自己吟咏赋文的情景。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富有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