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有英僚访漫翁,春宵觞咏月朦胧。
只应开径延求仲,不待寻声识郑崇。
名著青蒲臣似矢,家传繁弱子为弓。
云山依恋俄然事,闻道燕都已筑宫。

【注释】

犹有英僚访漫翁——犹,还;英僚,英才的官吏;漫翁,即漫叟,晋陶潜的字。

春宵觞咏月朦胧——觞咏:举杯赋诗吟诵。觞,盛酒的器具。

只应开径延求仲——只应,只是。

不待寻声识郑崇——寻声识郑崇:寻找声音来识别郑国贤人。

名著青蒲臣似矢——青蒲臣:指汉代的张良。青蒲,指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家传繁弱子为弓——繁弱:古代一种长弓。

云山依恋俄然事,闻道燕都已筑宫——云山:指华山。恋:依恋。俄然:突然。

道:通“导”。

燕都:今北京。已:同“以”。筑宫:建造宫殿。

赏析:

全诗共八句,首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五、六句写物,七、八句写情。

前两句是说,春天之夜,月光朦胧,还有英明能干的官员来访访访漫叟,在月下畅饮赋咏。这两句中,诗人用了两个“访”字,一个“漫”字,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漫叟”,即陶潜。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隐居于彭泽县的东篱之下。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五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所以,这两个字也隐含了他当时的政治态度和生活理想。

“只应开径延求仲”,是说,漫叟只是打开门迎接那位英才的官员。“只应”,“只是”。这句诗中的“求仲”、“求”是动词,是求见的意思;“仲”是人名,是汉朝的一位名士。这里借指那些能来拜访漫叟的人。

“不待寻声识郑崇”,也是说,漫叟并不是要等待有人来找他时才去迎接,而是只要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来拜访他的客人了。“求仲”和“郑崇”都是汉代有名的贤人。《汉书·循吏传》中记载,汉宣帝时期,南阳太守召信臣到任后便派人到各地调查百姓疾苦,然后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解决。有一次,他在巡视到汝南郡时,发现有个叫陈良的人家里很穷,就派人给他送去一些粮食,叫他不要外出做雇工,而在家里种地。后来,这个陈良做了孝文帝的老师,当上了大司农。召信臣因此被后人称为“循吏”。而郑崇则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贤人,他是汉宣帝的宰相,曾三次升迁至丞相。据《汉书·佞幸传》所载,郑崇为人刚直,敢于直言进谏,但有时也会得罪皇帝,因此常受到打击和陷害。

“名著青蒲臣似矢”,意思是,张良因为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而被人们称赞,他的名声就像射箭一样高。“青蒲”是地名,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一带。

“家传繁弱子为弓”,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良的儿子张子房因为善于用弓箭射击而成为一位有名的弓箭手。“繁弱”是古代的一种长弓。

“云山依恋俄然事”,这是说,漫叟对华山的美景留恋不已,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云山”指的是华山。“依恋”在这里有留恋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攀援。

“闻道燕都已筑宫”,这是说,漫叟听说京城长安已经修建了皇宫(指汉武帝的茂陵)。“燕都”指的是当时的首都长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政治的态度和生活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