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何事有群飞,抗疏还山病亦非。
俄尔甘盘称旧学,贤哉疏傅返初衣。
海门秋薄胥涛壮,石纽书翻禹篆微。
圣主宠行多异数,可知熊梦到渔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的要求和规定,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重要词句来理解诗意,把握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既涉及诗歌的赏析,又考查考生对作者感情态度的理解。解答此题,既要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又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还要注意诗句中重要字词的运用,如“刺”“何事”“非”“俄尔”“甘盘”等词,以及诗句的意境等。
“刺天何事有群飞”意思是:为什么天空要有那么多鸟在飞翔?“刺”,指责之意;“何事”,什么事?“群飞”,成群结队地飞翔,指乌鸦,也比喻奸佞小人。诗人以乌鸦喻人,意在讽刺那些飞黄腾达而忘本的奸佞小人。“抗疏还山病亦非”意思是:我上表直言,被贬回乡,生病也是自然的事。“抗疏”,指上书言事,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还山”,回乡隐居;“病亦非”,生病也不是什么坏事。诗人自谦生病是因为得罪了皇帝,但并不以为意,仍想为国效力。
“俄尔甘盘称旧学”意思是:不久,我就像甘盘一样恢复了学问。“甘盘”,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比喻学识或才能。“贤哉疏傅返初衣”,意思是:你真是贤明啊!像疏傅一样能回归到初学时那样朴素无华的生活。“疏傅”,疏广,汉文帝时大臣;“返初衣”,返回到最初的朴素生活。诗人称赞友人能恢复学问,又能回归到初学时的朴素生活,可见他对友人的赞许与羡慕。
“海门秋薄胥涛壮”意思是:大海之滨,秋风萧瑟,波涛汹涌(似胥涛),十分壮美。“海门”,即浙江海门山,又名海坛山,在今浙江省宁波市境内。“薄胥涛”,薄,接近的意思;胥涛,胥溪水激流而成的波涛声。诗人描写秋天海门一带的景色,用“秋薄胥涛壮”来概括,突出了海门秋色之美。诗人写景时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写出了秋天的气势,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石纽书翻禹篆微”意思是:石碑上篆刻的文字,经翻开后露出的线条,依稀可辨,仿佛是夏禹时代的文字(微者,隐约不显著)。这两句通过石碑上的篆书,表现诗人对祖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怀念。“禹篆”,指禹王时期的篆书;“石纽”,指石碑。“禹篆微”,指禹王时期遗留下来的篆体文字。诗人通过观察石碑上篆书的线条,想到禹王时期的篆书,由此联想到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热爱。
“圣主宠行多异数,可知熊梦到渔矶”意思是:圣明的君主任用贤才有很多特殊的恩惠,因此我知道我的熊梦到了渔矶。“圣主”,贤明的君主;“宠行”,恩惠;“异数”,特殊的恩惠;“熊梦”,梦见熊精;“渔矶”,指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东南海岸,面临大海。熊精是传说中一种能呼风唤雨的神兽。诗人通过梦境中的熊精来表现自己渴望报效国家的心情。“熊梦”,梦中遇到神物;“熊精”,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的神兽。“渔矶”,地名,位于浙江宁波沿海一带,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乡。诗人在梦中遇到了熊精,并由此想到自己的故乡。“熊梦到渔矶”,表明诗人渴望回到故乡,为国家尽忠。
【答案】
送钱麟武大宗伯还会稽
刺天何事有群飞,抗疏还山病亦非。
俄尔甘盘称旧学,贤哉疏傅返初衣。
海门秋薄胥涛壮,石纽书翻禹篆微。
圣主宠行多异数,可知熊梦到渔矶。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二句说,为什么要在天空中有那么成群的乌鸦在飞翔呢?因为乌鸦是奸邪小人的化身,他们飞得那么多,就是想显示他们的势力多么强大。“刺天何事有群飞”一句,表面上是在问,实际上是在责骂那些奸邪小人。次二句说自己上表直言,被贬回乡,生病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俄尔”三字,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怀,也显示出他对自己处境的超脱。接着,第三联说不久之后,我又恢复了学问,像疏傅一样能回归到最朴素的生活方式中去。“还山”,归隐山林。“病亦非”,生病不是坏事,说明自己已经做好了归隐的准备。第四联说海边一带的景色非常美丽,秋天的时候波涛声势浩大,石碑上的篆文清晰可见。“石纽”,指的是刻着文字的石头碑座。古人认为文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叫石纽。“禹篆”,指的是禹王时期的文字。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第五联说圣明的君主任用贤才有很多特殊的恩惠,因此我知道我的熊梦到了渔矶。“熊梦”,梦中遇到的神物;“渔矶”,地名,在浙江宁波沿海一带。诗人通过梦境中的熊精来表现自己渴望报效国家的心情。最后两句说,圣明天子的恩泽广泛无边,我也知道我的熊梦已经到了渔矶。诗人通过自己的梦境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向往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