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岂有放江潭,故里风烟不可堪。
巳分浮家苕霅曲,忆曾对宇岘亭南。
人间鸟道丸封一,世事桑田海阅三。
褊性幽栖真不恶,骊珠先巳被君探。

【注释】:

清时岂有放江潭,故里风烟不可堪。——清时:清廉的时代;岂:难道;江潭:水边或湖泊。

已分浮家苕霅曲,忆曾对宇岘亭南。——已分:早已划分,这里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浮家:随波逐流;苕霅:地名,今浙江湖州一带。对宇:面对、对着。岘亭:山名,在湖北境内。《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曾在岘山(今湖北当阳)上建了一个亭子,他每次路过都登临眺望,并在那里作诗。后以“岘台”称颂那些为国尽忠的大臣。

人间鸟道丸封一,世事桑田海阅三。——鸟道:指道路险阻曲折;丸封,比喻仕途的坎坷。世事桑田:指世事如变易不常的大海一样,沧海桑田,变幻莫测。

褊性幽栖真不恶,骊珠先巳被君探。——褊性:性情狭窄。幽栖:指隐居。骊珠:《汉书·张良传》中说:“留侯张良在下邳圯桥上,有一黄公过桥下。老人故意将鞋丢下地,然后拾起穿上,再丢下,如此三次。少年于是跪在地上叩头学礼。黄公怒叱道:‘小子!能知我吗?’少年说:‘不知道。’老人又说:‘孺子可教矣!’于是授书《太公兵法》。少年持书离去,黄公随后追赶却不见踪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与友人分别于东佘山居,而诗人又因性格耿直,不愿迎合世俗,所以诗人只能寄望于友人能像张良那样,得到知己的推荐,从而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首联写诗人自己与友人离别的情景。“清时”即清廉的时代,诗人自谦其才不如人,但又能安守清白,不为权贵所污,这是值得称道的。“故里风烟”,则暗点自己的籍贯,也暗示着诗人的志趣与友人的相同之处。

颔联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巳分浮家苕霅曲”句意谓,自己早已离开了家乡,来到苕霅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西部一带。“对宇岘亭南”句意谓,曾经站在岘亭的南面眺望长江。岘亭是东汉末年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太守孟浩然登高赋诗的地方,后人在这里立碑纪念他。这里用典,表明诗人与友人曾有深厚的交往和共同的理想。

颈联两句写诗人对世事的观察。“人间鸟道丸封一”,“鸟道”比喻道路的艰难险阻,而“丸封”则是比喻仕途的坎坷。“世事桑田海阅三”,“世事沧桑”是说世界变化无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深切感受:人世间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世事变化是多么难以预料,而官场更是充满风险。

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劝勉。“褊性幽栖真不恶”,意思是自己生性孤僻,喜欢独处闲居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并不令人讨厌。“骊珠先巳被君探”,意思是希望友人能得到明主的赏识,早日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抱负。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富有真情实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