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世业带河盟,手握风云护汉京。
几试韬钤无对垒,即论诗句亦长城。
朋簪夜散莲花幕,刁斗秋闲细柳营。
若向燕然磨片石,属铭宁复藉班生。

【注释】

李临淮:即李临淮,唐宰相李德林之子,官至尚书左丞。太保:指李德林。惟寅:李德林字惟寅。

凌烟: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绘功臣像,后以“凌烟”代称功臣榜。带河盟:指唐朝和突厥的和亲结盟。

风云:喻指朝廷。几试韬钤:几次试用兵法。对垒:交战。

朋簪夜散:指文士聚会。朋簪,古时用玉作的发饰。莲花幕:指宴会。

刁斗:古代夜间用来报时的铜器。秋闲:秋天闲暇,指深秋季节。细柳营:汉文帝刘恒所置的军营。

燕然:指边塞。磨片石:指磨刀石。《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求之不得。”班生:汉代文学家司马迁,字子长。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题中的“李临淮”是诗人李德林,而“太保惟寅”则是他的表兄、当时任尚书左丞的张惟寅。诗中所写内容,应为张惟寅在一次与李德林相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画,画面上的主人公是李德林和张惟寅。他们坐在宴会上,饮酒赋诗,畅谈天下事。

首联先写两人的身份地位,李德林是朝廷重臣,手握大权;张惟寅是朝中大臣,官至尚书左丞。接着写两人在朝廷上的威望,如唐太宗李世民曾将功臣画像置于凌烟阁,以示褒奖;张惟寅也因多次参与朝政,被唐太宗封为太保。这些内容都表现了二人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颔联则转入写两人在宴会上的风采,如多次试用兵法,无一不精;谈论诗句,更是高超绝伦,堪比长城。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两人的才艺,也体现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进一步描绘二人在宴会上的风采,如朋簪夜散,莲花幕中,都是文人雅集的场景;刁斗秋闲,细柳营中,则是士兵们休息的场所。这两联诗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感慨之情。

尾联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如果向燕然山磨砺刀箭,那么他也不会需要借用司马迁的笔名来撰写《史记》了。这一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前辈的敬仰之情,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