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寻白社款禅宫,野兴难随暝色穷。
古径松篁幽碍月,上方楼阁迥含风。
吴歈每发乌栖后,梵呗俄翻鹫岭东。
莫向剑池嗟剑去,佩刀光气耿摩空。

虎丘和许周翰太守四首

因寻白社款禅宫,野兴难随暝色穷。

古径松篁幽碍月,上方楼阁迥含风。

吴歈每发乌栖后,梵呗俄翻鹫岭东。

莫向剑池嗟剑去,佩刀光气耿摩空。

注释:

①白社:指唐代僧人圆寂后的葬地。②暝色:天色将晚时的昏暗景象。③上方:指虎丘的上方山。④吴歈:指古代吴国的民间歌曲。⑤梵呗:梵语“巴利文”的音译,是印度佛教徒念诵经咒的声音。⑥剑池:位于虎丘山南,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死后葬于此地,故名。⑦佩刀:指古代佩剑的勇士。耿:明亮照耀的样子。

赏析:

这首七绝是写虎丘风景的诗作。虎丘,在苏州市西北郊,因晋代高僧保俶墓而出名,山上有虎丘塔。这首诗以游虎丘为题材,写山、寺、水、花等景物。

第一句:“因寻白社款禅宫”,说作者为访寻寺庙而来。白社,指虎丘上著名的白公祠;禅宫,即佛寺。

第二句:“野兴难随暝色穷。”写游人随着夜幕降临,兴致阑珊,难以继续游赏。

第三句:“古径松篁幽碍月,上方楼阁迥含风。”说虎丘上古道两旁长着茂密的松柏和竹子,它们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幽静,月光被挡住了,看不见月亮;而上方山的楼阁在风中显得十分清朗,仿佛风都被它吸住了似的。

第四句:“吴歈每发乌栖后,梵呗俄翻鹫岭东。”说每当夜晚来临,虎丘上总是传来吴地民间的曲调,这是《乌栖曲》的曲调,也就是《乐府诗集》所载《吴声歌曲辞》中的《乌生歌》。另外还有梵诵之声,那是佛教寺院晚上诵经时的梵呗。《乐府诗集·法门部》引《神异赋》:“鹫岭之上,梵声遥至。”

第五句:“莫向剑池嗟剑去,佩刀光气耿摩空。”说别在虎丘之剑池叹息宝剑已经离开此地而去,因为宝剑还在,它的光辉还照亮了天空。这里的“宝剑”指的是吴王夫差为勾践复仇所铸的五千越甲,后来沉没于江底。

整首诗通过描写虎丘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