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同五岳祖昆仑,亦有名贤亢德门。
陈氏公卿俱似长,于家阴骘竟贻孙。
人嗟鹤化仙标远,帝宠龙图世泽存。
述祖雄篇能写照,千秋云壑道逾尊。

【注释】

追挽吴桥范月山乃郡司马范仁元之祖:追悼并纪念吴桥县(今属河北)的范氏家族中曾任郡司马的范仁元。吴桥,地名,在今河北。范月山,名不详,为范仁元曾祖。

曾同五岳祖昆仑:曾经和五大山脉的始祖昆仑山一样高大雄伟。

亦有名贤亢德门:也有那些有名的贤人高风亮节、品德高尚的门第。

陈氏公卿俱似长:指陈姓的公卿们都很像长者。

于家阴骘竟贻孙:对家族来说,阴德积累竟然传给子孙。

人嗟鹤化仙标远:人们都惋惜这只鹤死后变成了仙人。

帝宠龙图世泽存:皇帝也宠爱着龙图阁学士的世泽流传下来。

述祖雄篇能写照,千秋云壑道逾尊:记述祖先的英雄事迹,能够写出它的光辉形象;千年后,它如同高山云雾一般崇高。

【赏析】

这是一首吊祭先祖的挽诗。诗人通过缅怀先祖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先祖的崇敬之情。全诗感情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追挽吴桥范月山乃郡司马范仁元之祖”,追念了吴桥县范氏家族的先祖,点明了题目的主旨。范氏家族是北宋时期一个著名的世家大族,其先祖曾与五大山脉的始祖昆仑山一样高大雄伟。范仁元担任过郡司马这一要职。

第二句“曾同五岳祖昆仑”,诗人进一步追溯了先祖的辉煌历史和崇高地位。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众神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力量。这两句诗赞美了先祖的高风亮节和高尚品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亦有名贤亢德门”,诗人将先祖的优秀品质与当时的名贤进行了比较。名贤,是指那些有才华、有品德的人;亢德,是超越常人的德行。这两句诗强调了先祖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时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不正。

第四句“陈氏公卿俱似长”,诗人提到了陈姓的公卿们。这里,陈氏指的是陈姓贵族家族,而公卿则是古代官职的名称。这句诗表明先祖的家族在当时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都很高。

第五句“于家阴骘竟贻孙”,诗人表达了对家族阴德的赞誉。阴德,是家族中积累下来的德行;贻孙,是留给后代子孙。这两句诗赞美了先祖家族的美德和智慧,认为他们的这些品质已经传给了子孙后代。

第六句“人嗟鹤化仙标远”,诗人用鹤化为仙的传说来比喻先祖的高尚品质。鹤化仙是一种传说,表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先祖高尚品质的敬仰和羡慕之情。

第七句“帝宠龙图世泽存”,诗人提到了皇帝对龙图阁学士的恩宠,暗示了先祖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龙图阁学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撰写诏令等文书工作。这两句诗表明先祖在朝廷中享有极高的地位,皇帝对他也十分赏识和信任。

第八句“述祖雄篇能写照,千秋云壑道逾尊”,诗人总结了先祖的伟大业绩,并用云壑来比喻先祖的道德修为。云壑,是形容山峰险峻、云雾缭绕的景象,用来比喻先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地位。这两句诗赞美了先祖的伟大业绩和崇高道德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先祖的敬仰之情,又展示了先祖的辉煌历史和高尚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