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竺溪流独木桥,逋仙犹自发长谣。
若为却入千峰去,黄鹄摩天不可招。

《题西溪图赠虞德园吏部》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步分析这首诗:

  1. 诗句解析
  • 三竺溪流独木桥:描述了一幅画面,三座寺庙位于溪流旁,一座独木桥横跨在溪上。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 逋仙犹自发长谣:这里的“逋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隐士,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怀念和敬仰。而“自发长谣”则意味着这位隐士在孤独中仍然保持着内心的自由,创作出充满智慧的诗歌或歌曲。
  • 若为却入千峰去:这句诗意指如果隐士想要离开现在的生活环境,进入更深的山中。这里的“却入千峰去”既表达了对隐士的敬意,也暗示了隐士可能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
  • 黄鹄摩天不可招:这里的“黄鹄”指的是一种高飞的鸟类,象征着隐士的高洁品质和不屈的精神。而“摩天不可招”则表达了即使隐士如此高洁,也无法被世俗所吸引。
  1. 关键词注释
  • “三竺”:指的是中国的三个著名佛教圣地,分别为灵隐寺、法喜寺和慧禅寺。
  • “独木桥”:描绘了一种简陋但坚固的建筑结构,象征着隐士们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的品质。
  • “逋仙”:指的是古代文人隐士的一种称呼,他们通常以山水为伴,过着清贫而自在的生活。
  • “长谣”:指的是长篇的诗歌或歌曲,这里特指隐士们创作的文学作品。
  •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这里用来象征隐士们所处的环境或心境。
  • “黄鹄摩天”:比喻高飞的黄鹄无法触及天空,暗喻隐士们虽身处高位但无法被世俗所动。
  • “不可招”:意为无法吸引,强调了隐士们的高洁和超脱世俗。
  1. 赏析探讨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精神的赞美和推崇,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诗中的“独木桥”、“逋仙”、“长谣”、“千峰”、“黄鹄”、“不可招”等意象,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值得深入挖掘和思考。
  • 这首诗不仅是对隐士精神的一种赞颂,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它提醒我们,即使在世俗纷扰的环境中,也应该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定,追求真正的自我和理想。

《题西溪图赠虞德园吏部》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展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的画卷。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董其昌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