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封春雨长苔痕,孝子临风欲断魂。
衣线百年长感恨,旨甘三釜未酬恩。
霜凝堂北宜男老,云锁天南婺女昏。
愁绝壸仪招不返,束刍还拟奠清尊。

【注释】:

斧封春雨长苔痕,孝子临风欲断魂。

衣线百年长感恨,旨甘三釜未酬恩。

霜凝堂北宜男老,云锁天南婺女昏。

愁绝壸仪招不返,束刍还拟奠清尊。

【赏析】:

《挽夏孺人用刘钦谟大参韵》,作者为王渔洋。这首诗是吊唁一位女子的挽诗。这位女子名叫夏孺人,其丈夫为刘钦谟,刘钦谟是一位官员,在诗中被形容为“刘大参”。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妻的深切哀悼之情。

首联“斧封春雨长苔痕,孝子临风欲断魂。” 描述了一幅春天里的景象,雨后庭院长满了苔藓,一位孝子站在庭院里,仿佛要被这景色所感动到失去魂魄。这里的“斧封”和“欲断魂”都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妻深深的哀思。这种哀愁之情,似乎与春天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显得哀痛难抑。

颔联“衣线百年长感恨,旨甘三釜未酬恩。” 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贤妻的生活状态。她一生都在为丈夫操劳、尽心尽力,然而她的付出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里的“衣线”指的是衣物上的丝线,象征着岁月流转,而“旨甘三釜”则暗示了她的辛勤劳作。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妻无尽的感激和怀念。

颈联“霜凝堂北宜男老,云锁天南婺女昏。” 则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这里的“霜凝”、“云锁”都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天气的寒冷,而“宜男”与“婺女”则分别代表了男女双方的家庭。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妻家庭幸福的祝愿和对她个人命运的担忧。

尾联“愁绝壸仪招不返,束刍还拟奠清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这里的“壸仪”指的是礼仪规范,而“招不返”则表示无法召回已故之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贤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哀伤。同时,诗人还准备了一束干草(束刍)来祭奠她,这也是一种传统的悼念方式。

这首诗通过对场景和人物的具体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妻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哀伤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挽诗风格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