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风露晓凄其,倦客何时息马蹄。
山合忽疑前路断,峰高翻觉宿云低。
丹枫翠竹攒幽涧,绿蔓黄茅没古蹊。
谩说闽疆近相接,故园千里望中迷。
【诗句释义】
- 穷冬风露晓凄其:冬天的寒风吹着霜露,清晨特别凄凉。凄其,形容凄清寒冷之意。
- 倦客何时息马蹄:疲惫的游子何时才能停下脚步歇息。倦客,指旅途劳顿的人。
- 山合忽疑前路断:忽然间觉得前面的山路似乎被山岭阻挡住了。合,这里指山连成一片。
- 峰高翻觉宿云低:抬头看到山峰高大,反而觉得天空中的云彩很低。翻,翻转、倒映的意思。
- 丹枫翠竹攒幽涧,绿蔓黄茅没古蹊:红色的枫树、绿色的竹子丛中点缀着幽深的小溪,茂盛的绿藤和黄茅覆盖着古老的小路。攒,聚集。
- 漫说闽疆近相接,故园千里望中迷:我随便地说闽浙一带离我们很近,故乡在千里之外,只能远远地望去却无法真正靠近。
【译文】
寒冬的风和露水洒在清晨,景色凄凉;疲倦的游子何时能停下蹄声歇脚?山连成一片,突然觉得前面的道路中断了;抬头仰望,山峰高耸入云,反而觉得天空里的云朵很低。红色的枫树和绿色的竹子点缀在幽静的水涧,茂盛的绿藤和黄色的茅草遮盖着古朴的小径。我随意地讲起闽浙一带离我们很近,故乡在千里之外,只能远远地望去却无法真正靠近。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自石城往宁都途中所作的七绝。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穷冬风露晓凄其”,以“穷冬风露晓凄其”起笔,写诗人在寒冬早晨赶路时的情景。“凄其”二字,不仅点出了天气之冷,而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受。这两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即诗人在旅途中感到的孤独与凄凉。
第二句“倦客何时息马蹄”,诗人用“倦客”一词来形容自己,表达了自己的疲劳感。“何时息马蹄”则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旅途劳顿的无奈与抱怨。
第三句“山合忽疑前路断,峰高翻觉宿云低”,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心情。“山合”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连绵不断的山峦仿佛要把前方的路挡住的奇特景象。而“峰高”一句则是诗人站在山顶上远观四周,突然发现原来那些看似遥远的山峰其实已经近在眼前。这两处描写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
第四句“丹枫翠竹攒幽涧,绿蔓黄茅没古蹊”,继续描写旅途中的景物。“丹枫翠竹”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来突显景色之美。同时,“攒幽涧”一句还暗示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而“绿蔓黄茅没古蹊”一句则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仿佛能够闻到泥土的气息。
最后两句“谩说闽疆近相接,故园千里望中迷”,诗人通过设问和感叹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谩说”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感觉的无奈。而“故园千里望中迷”一句则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物,并通过这些景物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