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幽奇爱秣陵,卜居拟访草堂灵。
嗅梅细和逋仙句,种茗闲看陆羽经。
醉里玉山能自倒,世间铜气任渠腥。
浮生此计何当遂,谁问飞尘竭九溟。

《再和同寅潘应昌游钟山韵三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句解读:

  1. “泉石幽奇爱秣陵,卜居拟访草堂灵。”
    “泉石”指的是自然美景中的山泉水与石头,“幽奇”形容其独特而幽静的美。“秣陵”是古代对南京的别称,这里指的是南京的山水之美。“卜居拟访草堂灵”意味着作者打算在这个地方寻找一种宁静、自由的生活状态。

  2. “嗅梅细和逋仙句,种茗闲看陆羽经。”
    “逋仙”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号,此处用来形容诗人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嗅梅细和逋仙句”可能是指品味梅花的香气,并尝试模仿陶渊明的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种茗闲看陆羽经”则可能是指在种植茶树时悠闲地翻阅关于茶叶的书籍,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此处可能是在学习和实践如何栽培和鉴赏茶叶的知识。

  3. “醉里玉山能自倒,世间铜气任渠腥。”
    “玉山”在这里可能指醉酒后的神态或感觉,如同玉山一样温润而不失威严。”铜气”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气质或行为,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世俗世界的纷扰和污浊。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世界的不屑一顾,以及他宁愿沉醉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愿被外界污染的决心。

  4. “浮生此计何当遂,谁问飞尘竭九溟。”
    “浮生”指的是人世间的短暂生命,”此计”可能是指诗人的生活方式或追求。”何当遂”表示何时能够实现,”谁问飞尘竭九溟”可能是指谁会关心或理解这种生活的理想。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无奈,因为现实世界中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支持他的选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对超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尘世喧嚣的不屑,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诗人通过对比自然与尘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批判,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他的不羁、超脱和独立思考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