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二月草萋萋,吟倚东风望欲迷。
日落海门烟水暝,雨收江浦树云低。
潮头生自湄州北,山势来从禧水西。
景物役人归路晚,马蹄踏碎落花泥。
注释
- 江头二月草萋萋 - 在二月的江头,草地上长满了青草。
- 吟倚东风望欲迷 - 我靠在东风中吟诗眺望,仿佛迷失了方向。
- 日落海门烟水暝 - 太阳落山后,海门的水面和烟雾都变得昏暗。
- 雨收江浦树云低 - 雨水停歇后,江边的树木上的雾气变薄了。
- 潮头生自湄州北 - 潮头的水位从湄州的北面升起。
- 山势来从禧水西 - 山脉的地势从禧水的西边延伸过来。
- 景物役人归路晚 - 因为欣赏景色,人们走回家的路变晚了。
- 马蹄踏碎落花泥 - 马蹄踩碎了落在地上的花。
译文
江头二月草萋萋,吟倚东风望欲迷。
夕阳映照海门烟雾散,雨过江边树云稀。
潮水从湄州涌向北方来,山势从禧水向西伸展开。
因景而留人已至黄昏时,马蹄碾碎花瓣泥上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边的美景展现给读者。诗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江边景色,还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受与心情变化。
首句“江头二月草萋萋”便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接着“吟倚东风望欲迷”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景象的留恋之情。诗人通过“欲迷”一词,传达出了一种迷茫、不舍的情感。
“日落海门烟水暝”一句则展示了夕阳西下的壮观景象。而“雨收江浦树云低”又描绘出雨后初晴的宁静美景。这些诗句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两句“潮头生自湄州北,山势来从禧水西”,则进一步展现了地理环境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而“景物役人归路晚”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被自然美景所吸引,不愿早归的心情。结尾处的“马蹄踏碎落花泥”则用生动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骑马归来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情感变化。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