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靡常,帝道倾危。
四海鼎沸,蹂躏东陲。
谁哉守土,倒戈失旗。
吁嗟哲人,陈抗六师。
大厦将颓,只手难支。
洒血战场,千古男儿。
尔死有用,我生奚为。
【解析】
本诗为七言古诗,内容上主要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守疆卫国之士的赞颂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苍茫悲壮,情感深沉凝重,表现手法简练有力。
(一)
天运靡常,帝道倾危:天命无常,帝位岌岌可危,指时局动荡不安。
(二)
四海鼎沸,蹂躏东陲:四海之内混乱不堪,东土受到践踏。
(三)
谁哉守土,倒戈失旗:是谁在坚守着边疆,又是谁倒戈弃城而逃走?
(四)
吁嗟哲人,陈抗六师:叹息那些明智之人,拒绝征召,抗拒军队。
(五)
大厦将颓,只手难支:比喻国家的局势就像快要倒塌的大屋,一个人怎么能够挽救呢?
(六)
洒血战场,千古男儿:“洒”是“血洒”,指战场上牺牲的英雄。“千古男儿”指历史上那些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
(七)
尔死有用,我生奚为:你死了还有用,我活着又有什么用呢?表达了诗人面对乱世,壮志未酬的无奈与哀叹。
【答案】
此诗是一首七绝。诗前两句点出时局之乱,后四句则抒写个人之愤慨。诗人以“天运靡常”、“帝道倾危”等语,直抒胸臆,表示忧心忡忡。“四海鼎沸,蹂躏东陲”,进一步说明战乱已及于全国。诗人由感慨而发问,进而发出“谁哉守士,倒戈失旗?”的疑问,表达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甘为亡国之奴的思想感情。“吁嗟哲人,陈抗六师”,诗人转而歌颂那些敢于抗命的人。“大厦将颓,只手难支”,以大厦将倾比喻国家形势危急,暗示天下大乱,人心不古,只能有一人之力难以支撑危局,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发出的绝望的呼声:既然国家大势已去,我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尔死有用,我生奚为”,这既是诗人对现实的愤世嫉俗的激愤之言,也是他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
此诗所写时代背景不详,但诗中表现出了诗人忧时伤世、报国无门的情感。全诗语言朴实,意境苍凉悲壮、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