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楼枕回洲,湍汊声活活。
霜芦花犹泛,烟柳叶渐脱。
月出凫雁鸣,孤艕寒江阔。
酒缘风力退,诗苦真景夺。
何处寄相思,浮云楚天末。

【注释】

驿楼枕回洲:驿楼上靠着回水洲。湍汊:急流。霜芦花犹泛,烟柳叶渐脱:霜打过的芦苇花依然摇曳在微风中,柳叶渐渐飘落。月出凫雁鸣:月亮出来的时候,野鸭和雁鸟开始叫唤。孤艕寒江阔:独自驾着小船在寒冷的江面上漂泊。酒缘风力退,诗苦真景夺:因酒力消减而感到惆怅,诗歌之美也难以表达真实的景致。何处寄相思:不知向何处寄去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浮云楚天末:就像天上飘荡的浮云一样,我的思念之情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赏析】

此诗是作者旅居湘中时所作,写其夜宿市汊驿时所生之感怀。全诗以“忆”为线索贯穿始终,首联写客舍夜景与驿楼环境;颔联写秋江景色,并兼及诗人的感受;颈联写月出后所见之景以及自己孤独的心情;尾联则抒发了对亲友的怀念。

起韵二句点明题中“驿”、“酒”。驿楼紧靠回水洲上,江水激流喧哗,声音活蹦乱跳。“霜芦”,指经霜的芦苇,仍随风摇曳;“烟柳”,指轻风吹拂下柳枝飘舞如烟。“霜”字、“烟”字都写出了景物特征。“犹”,仍然,表示时间已到深秋,但江水仍然十分湍急。“泛”,摇动的意思。“脱”,脱落。“霜”“烟”“泛”“脱”四字,描摹得细腻入微,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清冷萧瑟的美感。

第三句“月出凫雁鸣”,是一幅月出时分,群雁惊起,凫雁相和的图景。“月出”,指月亮升起。古人有“月出惊山鸟”(《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此处写月出之时,群雁受惊而鸣叫,形象地表现出秋天夜晚的宁静气氛。

以下三句是诗人夜宿驿中,面对江上景色,触景生情,产生的一种惆怅心情。“孤艕”句是说:自己独驾一叶小舟在大江中漂泊。“艕”,“小舟”的异体字。“寒江阔”既写出了江水的广阔无垠,又写出了江水的凛冽刺骨,使人感受到夜行人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两句是说:酒力消退之后,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才思难以表达眼前美好的自然景色(即“真景”),于是便想到要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于远方的亲友。“诗苦”是说诗歌之美,难以表达真挚的感情。“真景”,指眼前的真实景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浮云”,语出《诗经·小雅·鹤鸣》:“谁谓河广?一苇杭航。”朱熹注:“夫以浮云比喻行舟之人。”此处用来比喻游子远行,思念亲友之情。“楚”,指楚国。这里代指南方。“天末”,极言其远。“浮云”“楚天”两词,不仅渲染了诗人凄清的心境,而且表明了诗人思念的地域之广、空间之遥。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小品,构思巧妙,语言清丽。诗中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对友人的怀念,而是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来曲折地表露自己的情怀,读来饶有情趣,耐人寻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