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宜深藏,白雪乃寡和。
和寡非所悲,炫玉徒取祸。
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过。
进非烈士忠,退耻愚夫懦。
佣春匪利直,贩鬻欲自涴。
山中一尺雪,且复掩扉卧。
【注释】
璞玉宜深藏:璞,未雕琢的玉。比喻人才应当在不被赏识时保持谦虚。
白雪乃寡和:白雪,洁白如雪。寡和,指不和谐。比喻才能高超而不被赏识。
和寡非所悲:和,调和;寡,少、缺。调和得当是可喜的,如果调和得不当就不值得悲哀。
炫玉徒取祸:炫耀玉器只招致祸患。比喻炫耀才学只能招来灾祸。
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过:何,为什么。刖足,断足,古刑名之一,即砍去下肢的刑罚。抱璞,抱着未雕琢的玉,比喻怀才不遇的人。
进非烈士忠:进,前进。烈士,有志节、有操守的人。
退耻愚夫懦:退,后退。愚夫,愚笨的人。懦,懦弱。
佣春匪利直:佣,雇人做。佣春,以春天为期限而雇人耕种。匪,通“非”。
贩鬻欲自涴:贩,卖。鬻,卖。污,玷污。自,自己。
山中一尺雪:山中,深山里。一尺,十分之一寸。
且复掩扉卧:且,暂且。掩扉,关闭门扇。
【赏析】
《感怀》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玉石喻人才,以白雪喻才德,用和寡、炫玉、刖足、进非烈士忠等典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不平之情。
全诗可分为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对怀才受谤的不平之感。首句言璞玉深藏,其价值在于待时而发,不宜轻易显露锋芒;次句言白雪纯洁,其美好之质并不在于颜色之白,而在内在品质之高洁;第三句言才华出众之人,不应因调谐不当而自叹不幸;末句点明主题,指出真正的英雄豪杰是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志向。第四句至第六句为第二层,写诗人对于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和忧虑。此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使诗人对怀抱大志但遭社会遗弃的人才的痛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为第三层,写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那些只会吹嘘自己、出卖自己利益的市侩之徒才是真正的罪人。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