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冬未蛰,裛草寒更生。
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
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
不然多杀伤,兵气之所成。
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
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
《感怀》
蝮蛇冬未蛰,裛草寒更生。
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
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
不然多杀伤,兵气之所成。
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
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
译文
在冬日里,蝮蛇尚未蛰伏,而草木却已开始凋零。当阳光透过云层泄射出来时,仿佛变成了闪电;地下突然有雷声隆隆作响,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这种不祥的征兆,可能是上天发出的警告信号,导致了这一系列异常的自然现象的发生。否则的话,频繁的天灾人祸,正是战争气息所引发的结果。
汉廷中,因战乱而免职的三位重臣,是否真的符合治理国家的法度?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渴望能够调节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希望能够看到国家恢复和平与繁荣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表达作者对于时政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蝮蛇冬未蛰”象征着潜在的危机尚未显现,而“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则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灾害的突然爆发,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用“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表达了对天意与人间纷争之间联系的质疑。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政治层面,提出疑问:“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指出可能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忽略了国法,导致了不必要的混乱和伤害。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的追求和对战争破坏的恐惧。最后两句“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则寄托了作者希望国家能回到正轨、实现和平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时政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期望。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写照,也是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