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衣屦晓寒新,归燕词华早动人。
共道金台须骏骨,未应盐坂有龙身。
两回那许花凝泪,九炼曾闻药奏神。
先达如今尽知己,肯教韩愈献书频。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南山衣屦晓寒新,归燕词华早动人。
  • “南山衣屦”形容穿着朴素的衣物在早晨的山间行走。
  • “归燕词华早动人”比喻张愈光虽然未得志但才气依旧,他的文采和才华早早地触动人心。
  • 注释: 描述张愈光虽然考试未能成功,但依然有着非凡的文学才华。
  1. 共道金台须骏骨,未应盐坂有龙身。
  • “金台”和“盐坂”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地方,前者指富庶之地,后者则可能指险峻之地。
  • “骏骨”和“龙身”分别比喻有才能的人和有特殊才能的人。
  • 注释: 诗人认为张愈光虽未在金台获得重用,但可能在更险峻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1. 两回那许花凝泪,九炼曾闻药奏神。
  • “两回那许花凝泪”表示两次失败的经历让花儿都为之落泪。
  • “九炼曾闻药奏神”指张愈光的才学经过多次锤炼后,如同仙丹一般神奇。
  • 注释: 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张愈光经历挫折仍然坚持不懈,其才学得到升华。
  1. 先达如今尽知己,肯教韩愈献书频。
  • “先达”指的是过去的贤人或前辈。
  •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此处用以比喻张愈光。
  • 注释: 诗人认为现在的贤人已经非常了解张愈光,不会再像韩愈那样频繁地写信来表达对他的赏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张愈光的深切同情和赞赏。首联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为全诗营造了一个静谧而清新的氛围。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对“金台”、“盐坂”等地点的比喻,展现了张愈光虽未得到高位却仍保持才华不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尾联则以“先达”和“韩愈”为例,表明如今的贤人早已洞悉张愈光的才华,无需再如古人般频繁书信往来夸赞。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张愈光的才华和坚韧,也传达了一种对时代变迁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