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湘水泛秋澄,为爱风流识李膺。
云际棠阴披剑阁,雨馀山色见钟陵。
宦情南国今如许,清论东曹素可凭。
最是仙缘消不尽,春明天阙兴堪乘。

【注释】

湘水:指湘江,位于今湖南。秋澄:秋天清澈的水波。李膺:字元礼,汉末著名人物。云际:云端之间。棠阴:棠梨树的阴影。披剑阁:在今江西九江县西。钟陵:在今江西南昌市南。东曹:即吏部。仙缘:指神仙之缘。兴:有兴致、兴趣。

【译文】

你曾在湘江上泛舟,欣赏秋天江水澄清如玉,为你的风流气质所感动,我认识你,是因为你的才气像湘江一样清澈。

云间山巅披着棠梨树的阴影,雨后山色清晰可见,你来到钟陵(今江西南昌),我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施展才华。

你在南方做官,如今已是大显身手,你清白的品格,素来受人敬重,希望你在东曹(吏部)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最是神仙的缘分不能断绝,春天来临,皇上的宫殿应该充满生气,我们应当抓住机会,有所作为。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春。李白此时因受权臣谗言,遭馋而离开长安。他到金陵探望友人贺监之后,便乘船南下。诗人写此诗送别李白,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勉励,又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全诗情真意切,意境高远,格调豪迈,语言流畅。

一、二句写送别的地点,时间及原因,点明送别的原因,并由此引出下文。

“云际棠阴披剑阁”一句,写李白到达钟陵(今江西南昌)时所见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清新俊美的画面。“棠阴”即棠梨树的阴,这里借以比喻李白的高洁风骨。“披剑阁”是李白当时居住之地,也是他经常游赏的地方,因此李白一到此地便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

“云际”二字极富想象力,它不仅写出了李白所见到的景色的美好,也表现了李白本人超逸脱俗的情怀。“披”字更增添了李白潇洒不羁的风采。

三四两句写送别的场景。前句“宦情南国今如许”,意思是说李白的仕途已相当顺利,他在南方已经得到了重用。“今如许”即现在如此,表示惊讶。“南国”即南方,这里指江南一带。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诘句式,突出了李白的才华出众,备受赏识。“清论东曹素可凭”意为他的清正廉洁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足以胜任朝廷中的要职。

“东曹”即东曹掾,汉代设置的掌管文书、典章制度的官吏,这里泛指朝中官职。李白在长安受到排挤,被迫离开长安,流落江南,但他始终怀有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渴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五六两句写自己希望与李白共同实现的政治抱负。“最是仙缘消不尽”一句是说,尽管目前我们两人分别在两地,但彼此之间的友情却永存,永远不会消失。李白与贺监的友谊,正是这种真挚的友情的具体体现。“消不尽”即永远存在、永不消失,表现出李白对自己与贺监友谊的珍视。这两句既是对贺监的劝勉,也是对自己的激励,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无限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祝愿。“春明天阙兴堪乘”意为希望皇帝陛下的圣明能够给国家带来兴盛的局面。“兴”指兴起、振兴。“春光”即春天的美好时光。“天阙”指皇帝居住的皇宫,也泛指朝廷。诗人在此处以“兴”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皇帝能够采纳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为国家带来兴盛的局面。同时,这也是他对李白的一种祝愿,希望李白能够在朝廷中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李白到达钟陵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自己的政治抱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