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荒九日多幽悰,禅台隐隐临高墉。
徘徊暂抚莓苔石,突屼已见芙蓉峰。
兴孤南菊客不饮,心满西庄天未从。
曲栏矫首动馀感,归鸟尽背黄昏钟。
注释:
- 九日城北寺登高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
- 城北寺:指的是城北的一座寺庙。
- 登高:指登上寺庙的高处,欣赏美景。
- 遐荒九日多幽悰
- 遐荒:形容遥远的地方。
- 幽悰:内心的欢乐和感慨。
- 禅台隐隐临高墉
- 禅台:佛教寺庙前的石台。
- 临高墉:靠近高大的城墙。
- 徘徊暂抚莓苔石
- 徘徊:在这里形容诗人徘徊于寺庙周围的小路上。
- 莓苔石:长满了青苔的石头。
- 突屼已见芙蓉峰
- 突屼:突兀,高耸的样子。
- 芙蓉峰:形状像荷花的山峰。
- 兴孤南菊客不饮
- 兴孤:兴致低落。
- 南菊:南方的菊花。
- 客不饮:客人不愿意喝酒。
- 心满西庄天未从
- 西庄:指西边的村庄。
- 天未从:天空还没有回应。
- 曲栏矫首动馀感
- 曲栏:弯曲的栏杆。
- 矫首:抬头。
- 归鸟尽背黄昏钟
- 归鸟:归来的鸟儿。
- 尽背:全都倒着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诗。全诗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第一二句“遐荒九日多幽悰,禅台隐隐临高墉。”描绘了重阳节的宁静与深远,以及诗人站在高台上的心境。第三四句“徘徊暂抚莓苔石,突屼已见芙蓉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寺庙周围的行走,以及对远方山峰的欣赏。第五六句“兴孤南菊客不饮,心满西庄天未从。”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最后两句“曲栏矫首动馀感,归鸟尽背黄昏钟。”则描绘了诗人在夕阳下,看着归鸟飞向远方的情景,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