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金马寺,南亭金马关。
往来皆马客,试问谁者贤。
金马寺
昆明历史文化与佛教艺术瑰宝
- 诗篇原文
金马寺,昆明名胜之地,历史悠久。其始建于东汉时期,自那时起历经风雨,至唐仪凤元年(676年)被赐名为“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并命寺额为“灵应寺”。金马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昆明的文化象征之一。它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交融,是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 诗意翻译
在昆明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有一座见证了岁月沧桑的佛教寺庙——金马寺。它坐落在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金马山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金马寺不仅是昆明的文化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 注释解析
(1)东林:地名,指位于昆明市东边的一个区域;金马寺:该诗首句提到的具体地点。金马寺,昆明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自东汉开始建筑,历经多次废兴,最终在2010年恢复重建。
(2)金马关:地名,指位于昆明市南边的一个地方;南亭:指的是昆明市南边的某个亭子,可能是供游憩或观景的场所。
(3)往来皆马客:描述的是金马寺周边地区来往的主要是骑马的游客或者僧侣之类的人。
(4)谁者贤:这是一个询问谁最聪明的疑问句,作者通过这个问题来表达自己对金马寺周围人物的观察。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昆明东林金马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和描述,反映了金马寺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诗中的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此外,通过询问谁最聪明的方式,诗人巧妙地引入了对人物性格和智慧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