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盼转相怜,含羞不肯前。
绿珠吹笛夜,碧玉破瓜年。
灭烛难藏影,洞房明月悬。
玉台体
流盼转相怜,含羞不肯前。
绿珠吹笛夜,碧玉破瓜年。
灭烛难藏影,洞房明月悬。
一、逐句释义及翻译
流盼转相怜:此句描绘了女子流转的眼神和相互之间的怜悯之情。流盼即目光流转,转相怜则暗示彼此间的情感相互牵挂与关怀。
含羞不肯前:描述了女子因害羞而不愿意向前靠近的情景。含羞通常指羞涩、害羞的状态,不肯前则表达了不愿或不敢主动接近的心理状态。
绿珠吹笛夜:绿珠是传说中西施的别称,此处可能代指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吹笛夜意味着在夜晚吹奏笛子,营造了一种幽美的氛围。
碧玉破瓜年:碧玉常用来形容年轻美丽的女子,此处可能指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碧玉破瓜年指的是女孩已经达到了成年,如瓜果成熟时被切开一般。
灭烛难藏影:灭烛难以隐藏身影,形象地表达了夜晚的孤独和秘密。熄灯后难以掩盖身形,突显了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隐秘。
洞房明月悬:洞房即新婚夫妇所居的房间,明月悬则形容月亮高挂天空,映照在房间内部。整个景象营造出一种浪漫又略带孤寂的意境。
二、赏析
杨慎的《玉台体》通过简练的文字捕捉了古代女性情感细腻的一角。诗中不仅表现了女性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如“绿珠”和“碧玉”,赋予了人物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诗中的环境描写也极具画面感,如“灭烛难藏影”,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织处理,传达出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共鸣。
杨慎的《玉台体》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记录,更是对人性深处细腻情感的深刻探索。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