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行春化百蛮,一封驰奏早投闲。
世推酌水沉香去,只自携琴入蜀还。
散步矶边依独鹤,凝眸天外望三山。
此身已出云罗外,归钓吴江水石间。
千里行春化百蛮,一封驰奏早投闲。
译文:千里之外,我踏上了春天的征程,教化着百蛮之地,一封奏章迅速送达朝廷,早些时候就已归隐。
注释:千里行春——在千里之外开始我的行程,去进行教化百蛮之地的活动;化百蛮——教化百蛮之地,百蛮指周边少数民族或偏远地区;千里之外——指从自己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一——第一;百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千里之行——形容这次旅程距离之远;教化——用道德、教育的力量感化人,使之向善;百蛮——南方少数民族;一封奏章——指皇帝下发给地方官的公文;一封—书信;驰奏——快速奏报朝廷;早投闲——早些时候已经归隐。
世推酌水沉香去,只自携琴入蜀还。
译文:世人都认为我带着沉香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我只是带着琴进入四川而已。
注释:世人——指周围的人们;推酌——推测,认为;酌水——取水之意,比喻离开世间;沉香——佛教中一种名贵香料,象征高僧;去——离开;只自——只是;携琴——携带琴,表示归隐;入蜀——进入四川;而已——罢了。
散步矶边依独鹤,凝眸天外望三山。
译文:我在江边的石上散步时,看见一只孤鹤独自站立。我凝望着天空,眺望远方的三个山峰。
注释:散步——在江边的石头上走动;矶——江中的岩石;依——依附;独鹤——单独的鹤;凝眸——凝视;天外——天空之外;望——观望;三山——即著名的“三仙山”,传说是海上三座仙岛。
此身已出云罗外,归钓吴江水石间。
译文:我已经走出了世俗的纷争,回到吴江的水边,钓鱼于水石之间。
注释:此身——指自己的身心;已——已经;出云罗外——走出世俗和纷争之外;云罗,比喻世俗纷争,这里指官场;归钓——回到自己的地方钓鱼;吴江——今江苏苏州附近一带,因春秋时期吴国曾在这里建都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好友杨公致政(辞官)回溧阳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写景起头,然后转入对朋友的劝勉和祝福,最后以抒发自己的志趣作为收尾。
开篇“千里行春化百蛮”二句,诗人描绘了自己万里迢迢来到江南边陲地区教化蛮族百姓的场景。“千里行春”四字,不仅写出了他行程千里的壮举,同时也暗示了他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游历观光。他的到来,对于当地来说,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因此有“化百蛮”一说。这两句也暗寓了他对仕途生涯的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
“一封驰奏早投闲”两句,则表现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泊的态度。他明白,自己既然被朝廷任命为官员,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它;但是一旦任务完成,便可以“早投闲”。这是一种既洒脱又超然的人生态度。
“世推酌水沉香去”二句,诗人以“世人”、“只自”两个反诘词,表达了他对世俗看法的不屑。他认为世人都把他当作了圣人一般看待,而他其实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然而,他却并不以此为满足,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更加宏大的理想。
“散步矶边依独鹤”二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一种描绘。他在江边的岩石上散步,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一边观察着一只孤鹤。这种生活状态让他感到十分惬意和自在。同时,他也通过观察这只鹤,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此身已出云罗外”二句,诗人则将笔锋转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深知自己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争,回到了自己真正的生活之中。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更为宁静和自由的道路。
最后两句则以抒情的方式结束了全诗。诗人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人生,既不追求名利权位,也不留恋红尘俗世,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接近自然和本真的生活方式。这种人生态度,既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也展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