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争传胜十洲,郁葱佳气望中浮。
流霞点缀孤屿色,寒泉滴沥荒林幽。
丹乳悬光灿明月,苍虬忽动虚亭秋。
使君暇馀且问俗,风烟一剑褰裳收。
兴来高咏阳春曲,缤纷白雪洒貂裘。
我亦长吟不能已,磨崖其拟纪欢游。

【注释】

⑴崆峒岩:山名。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

⑵洪邑侯:指杜甫,当时任左拾遗,因事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⑶流霞:形容山色明丽如流霞飞渡。

⑷苍虬:苍翠的龙。

⑸使君:对县官的敬称。暇:空闲。

⑹褰裳:提起衣服。这里指解下官印。

⑺阳春曲:即《阳春白雪》,古代一种高雅的乐曲。

⑻磨崖:摩崖石刻,是刻在崖壁上的石碑。纪:记。欢游:欢乐的游乐。

【赏析】

《游崆峒岩和洪邑侯韵》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所作。此诗是杜甫在长安期间与友人同游崆峒岩时所做,后经朋友整理成诗,题作《和洪邑侯游崆峒岩》。

首联写崆峒岩景色,突出“胜十洲”的特色。崆峒山,又名崆峒岩,位于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为秦岭山脉支脉。据《太平寰宇记》载:“山高八十里,其上多石楼,皆悬空缀壁而居。”山势险峻,奇峰突起,有九个山峰并列,故称“九顶山”。山上岩石多呈紫色,故亦称“紫岩”。山中古松参天,风景幽雅秀丽,是游人登山游览的好地方。

颔联描写崆峒山的美景,色彩绚丽明丽。“流霞点缀孤屿色”,意思是流光溢彩般的朝霞点缀着孤零零的岛屿的景色;“寒泉滴沥荒林幽”,意思是寒冽透骨的清泉滴落在荒无人烟的树林之间,发出凄厉的声响。

颈联描写崆峒山的自然景观。“丹乳悬光灿明月,苍虬忽动虚亭秋”,意思是山顶上有晶莹的泉水流淌,像丹砂一样闪烁着光芒,犹如皎洁的明月悬挂在空中;山中有青翠的山峦耸立,突然又像蛟龙一样腾空而起,出现在秋天的虚亭之中。

尾联写诗人与友人游览后的感想。“使君暇馀且问俗,风烟一剑褰裳收”,意思是使君闲暇之余可以询问当地的风俗人情,那风烟弥漫的景象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收起了衣袖。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崆峒山的美丽风光,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融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享受。诗人通过对崆峒山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