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丛林似力成,天然飞寺依云屏。
曾闻猿化留题壁,知有龙来听讲经。
一水静涵僧眼碧,数峰高耸佛头青。
顾余自是耽幽者,对景长吟酒半醒。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诗人通过对山林、寺庙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首句“处处丛林似力成”,描述了山林中的树木丛生,形态各异。这里“力成”可能是对树木生长方式的一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天然飞寺依云屏”,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它依附在山壁上,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里“飞寺”可能是指寺庙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第三句“曾闻猿化留题壁”,回忆了曾经听说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只猿猴化作人形,在墙壁上留下了诗句。这里“猿化”可能是指猴子或者猿类的化身,而“留题壁”则是一种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
第四句“知有龙来听讲经”,描绘了龙王在寺庙里听讲经的场景。这里的“龙”可能是指龙王,而“听讲经”则可能是指龙王在寺庙里学习佛法的故事。
第五句“一水静涵僧眼碧”,描述了一道清澈的小溪,水面平静如镜,映照着僧人的眼睛。这里“僧眼碧”可能是指僧人的眼睛清澈明亮,而“一水静涵”则强调了小溪的静谧之美。
最后一句“数峰高耸佛头青”,描绘了远处的山峰,它们高耸入云,顶部覆盖着青色的树林。这里“佛头青”可能是指山峰的形状像佛祖的头部,而“数峰高耸”则强调了山峰的高大挺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