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村梅花如玉削,后村皑皑雪飘礡。
背月隐隐出云端,不照欢喜照寂寞。
此时百草已无芳,此景幽然凝望暯。
绝胜王郎泛虚舟,夜色空蒙满溪壑。
几度暗香四碧寒,不厌网衣虚锦㜰。
微醺击缶当丝簧,茅竹何曾涂舟艧。
市道不交苔径深,寂无肉食有藜藿。
幽人贞吉万虑消,直比雪洲春水落。
雪洲春水味且甘,流到于今味更薄。
少味方是还天和,一勺真可洗炎熇。
豪华踪迹今何在,年年月照梅花萼。
【注释】
前村:前面的村庄。
皑皑雪飘礡(bó):指大雪纷飞。
背月:月亮从背后升起。隐隐,隐约。
暯(zhù):凝视。
绝胜:远胜过。王郎泛虚舟:指晋代诗人王徽之,以游山玩水为乐,不慕名利。泛,浮游;舟,船。
万虑消:一切忧虑都消除了。贞吉:正直吉祥。
市道:市场的道路。
藜藿(lí hè):野菜。
幽人贞吉万虑消,直比雪洲春水落:幽静的人,正直吉祥的人,一切忧虑都消除了,可以和冬日里雪水融化后的春水相比。
一勺真可洗炎熇(huǒ):一碗水就能洗清暑天炎热的暑气。炎熇,炎热暑气。
豪华踪迹今何在,年年月照梅花萼:如今那些富贵之人的踪迹在哪里,每年冬天的月光还照耀着梅花的花苞。
【赏析】
此诗是写一幅《题澹轩图》。澹轩,即淡室,隐士所居。这首诗通过描绘图画中景物来表达作者隐逸的思想感情。
起句“前村梅花如玉削”,用“玉”字来形容梅花的洁白,突出其晶莹洁白、冰清玉洁的品性,暗含高洁的品质。后二句写远景:“后村皑皑雪飘礡”。雪覆盖大地,天地一片洁白。这四句诗描绘的是一幅雪景图。“背月隐隐出云端”一句,写远景。月光下,山峰时隐时现,仿佛在云层之上。“不照欢喜照寂寞”,写近景。月色皎洁,照亮了寂静的夜空,也使山林间的万物更加清丽明净,但这种美景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此时百草已无芳”,“芳”,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已经没有花草的芬芳气息。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绘画面中的景色:“此景幽然凝望暯。”“绝胜王郎泛虚舟”,这是说这里的景色远远胜过晋代王徽之泛舟游览时的情趣。王徽之曾游于会稽,看到一位老妇人在路边卖梨,他竟毫不犹豫地把整个车买下了。王徽之认为这体现了高尚的品格,因此将这件事作为美谈而流传下来。“夜色空蒙满溪壑。”夜幕降临,山谷间云雾缭绕,笼罩着整个山林。“几度暗香四碧寒”写近景。深秋时节,阵阵冷风袭来,草木凋零,但那幽兰仍然散发着清香,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之感。“不厌网衣虚锦㜰。”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穿破网衣也不觉寒冷。
“微醺击缶当丝簧”写近景。酒醉之后敲击着瓦缶唱起了曲子,发出的声音就像丝簧发出的一样悦耳动听。“茅竹何曾涂舟艧”,这是说小船在茅竹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市道不交苔径深”写远景。市场的道路两旁长满了青苔,道路显得十分幽深,行人稀少。“寂无肉食有藜藿”,意思是说这里虽然荒凉偏僻,却也有食物可供食用。这里所说的食物是指野生植物,它们生长在荒野之中,不需要饲养也能自给自足,是一种天然的食物。
最后两句诗“幽人贞吉万虑消,直比雪洲春水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士,“贞吉”表示纯正吉祥。“万虑消”意谓所有的忧愁烦恼都消失了。“直比雪洲春水落”是说这里的景致与冬日里雪水融化后的春天相仿,都是那么清新自然。
整首诗通过对淡室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