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燕台策马还,文旌指日度函关。
故人若问圜中兴,道与山林总一般。

【注释】春:指春天。燕台:指战国时燕昭王修筑的黄金台,在今河北蓟县。策马:指骑马。文旌:指插着“文”字旗子的旗帜。函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北。圜中兴:即东都洛阳。道与山林总一般:意指归隐山林,和仕途一样可以有作为,无非因循守旧。

【赏析】

此诗首句写友人归秦,次句写其入关时之盛况,末句写其归隐之意态。三联之间是因果关系,而三联又是以景衬情,使全诗浑然一体。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友人,并描写了友人归秦时所经之地。“春到燕台”点明时令;“策马还”说明送别时之情景。“文旌指日度函关”一句是说,友人所乘的马车上飘扬着象征文才的旗帜,直指东方,渡过函谷关,表明友人即将进入洛阳这个东都了。“文旌”是借代文人的笔杆。“文”,这里指“文采”。“旌”是古代用五彩羽毛装饰的旗帜。“指日”,比喻文采高超,能为国出力。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化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

第三句“故人若问圜中兴”,意思是说:你如果问我东都洛阳现在怎么样?这里的“故人”,是指送别的朋友。“圜”,即洛阳,是当时的国都。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诘的语气,既表示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又暗示了自己对洛阳的了解。“问”,这里是指朋友向自己打听的意思。“圜中兴”,指洛阳的繁荣昌盛。“道与山林总一般”,意思是说:你的道路和山林没什么两样。这里的意思是说,洛阳虽然繁华,但是终归还是一个尘世的所在,同山林一样,都是人居住的地方。诗人在这里以退为进,既表现了对友人入仕的赞赏之情,又流露出自己归隐山林的想法。

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并没有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前两句写友人归秦的情景,后两句写自己归隐山林的想法,前后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诗人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同时,诗人通过对友人入仕和归隐两种不同道路的选择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