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牛山迥,风飘凤吹长。
从臣黄制袷,歌妓锦为妆。
玉辇栖萝幌,金鞭问竹房。
夜阑调虎拨,知是奏《霓裳》。
南征词六首
月照牛山迥,风飘凤吹长。从臣黄制袷,歌妓锦为妆。玉辇栖萝幌,金鞭问竹房。夜阑调虎拨,知是奏霓裳。
诗句注释与赏析
- 月照牛山迥:
- “牛山”通常指代地名或象征性地指代北方的山,此处可能是诗人在描述一个遥远的地点,月亮高悬,照亮了远方的山峦。
- “迥”表示遥远和辽阔,强调了月光照耀的范围之广,也反映了诗人对远行者的思念之情。
- 风飘凤吹长:
- “风飘”和“凤吹”形容风吹动的景象,这里的凤凰可能象征着吉祥和尊贵。
- “长”字的使用增添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意境,表达了风中带起的香气或者声音的悠长。
- 从臣黄制袷:
- “从臣”指的是随从的人,“黄制袷”则可能是指黄色的官服,这反映了朝廷中的服饰文化。
- 这句话可能是描述官员们穿着正式的服装,准备出发的场景。
- 歌妓锦为妆:
- “歌妓”指的是唱歌的歌女,“锦为妆”则意味着她们化妆用的美丽丝织品。
- 这里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场景,歌女们化着精致的妆容,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旅程。
- 玉辇栖萝幌:
- “玉辇”指的是皇家用的马车,“萝幌”是一种轻盈的帘子,常用来装饰车轿。
- 这句话可能是在描写皇帝出行时的场景,马车停在树荫下,显得格外宁静而高贵。
- 金鞭问竹房:
- “金鞭”是权贵使用的长鞭,“竹房”则可能是指竹子制成的房屋或者休息的地方。
- 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官员们骑马行进时的豪迈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旅途中的艰辛。
- 夜阑调虎拨:
- “夜阑”指的是深夜时分,“调虎拨”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来演奏音乐。
- 这句话可能在描述夜晚演奏乐声的情境,通过比喻手法传达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知是奏霓裳:
- “霓裳”是一种华丽的服饰,这里可能是指在演奏的音乐中有如霓裳那般华美的效果。
- 这句话表达了对这场音乐会的高度期待和赞赏,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描述,更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展现了明朝宫廷的奢华与威严,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文化活动的深刻感受。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深入解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