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珧
集观山寺会心亭 翠微深护绿天寒,古木晴川次第看。 心不放时何处会,山从静后始能观。 几年玉笈迷初井,此日松风对冷官。 坐去却忘传荔节,奚奴捧出火珠盘。 注释: 1. 翠微深护绿天寒,古木晴川次第看:形容山色苍翠,山峰高峻,树木葱茏,在晴朗的天气下,景色宜人。 2. 心不放时何处会,山从静后始能观:指只有当你的心不为杂念所困扰,才能真正领略到山的美景。 3. 几年玉笈迷初井,此日松风对冷官
诗的原文: 官舍不嫌冷,同衣近二年。 相看神电水,又过澹庵泉。 煮字焚香屑,摛珍入玳筵。 瑜姬风韵好,闲理帐中弦。 翻译: 官舍不嫌冷,同衣近二年。 看着彼此间仿佛有神电般的眼神交流,又过了一年。 煮字焚香屑,摛珍入玳筵。 将珍贵的文字和珍宝放入宴席中。 瑜姬风韵好,闲理帐中弦。 美丽的女子气质优雅,悠闲地整理着帐中之弦。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冯珧所作
粤中看牡丹 记忆初遇翠羽招,捻痕粉腻未全消。 春三月中花正好,廿四桥边曾相逢。 译文: 记得初次遇见你,是在你穿着翠羽装束时,那时的你,脸上带着淡淡的红晕,手指轻轻触碰着花瓣,留下了痕迹。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完全熟悉彼此,但那份感觉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此时正值春天三月,正是花开的季节,我们再次相遇在廿四桥边。那晚的月光特别亮,我看着你在桥上的身影,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你的笑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宿云连古寺”一句,写出了作者访道的地点。“石发怜人老”,写出了山中松树的苍劲有力,以及松树带给人的感触。“松髯带雪深”一句,写出了松树的苍劲有力,以及松树带给人的感触。“通幽馀一径,买隐或千金”,写山中的小路曲折幽深,购买隐居地可能要花费千金
这首诗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三首·其一》。 译文: 不是常走的地方,难道是偶然经过? 登上高处本来就有这份缘分,山水本就是缘起。 断崖多依傍石头,山峰小处可见天空。 两种原因都是因为司马法规定,滞留在这里只有一条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楼所见景色和所感,抒发了诗人壮游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抱负。前两句写景叙事,点明诗人来到这高高耸入云际的楼阁的目的:不是为了游览观光
翠微深护绿天寒,古木晴川次第看。 心不放时何处会,山从静后始能观。 几年玉笈迷初井,此日松风对冷官。 坐去却忘传荔节,奚奴捧出火珠盘
记得初从翠羽招,撚痕粉腻未全消。 此时恰好春三月,与子曾逢廿四桥。 酒半临风看赠佩,花深移月听吹箫。 故园今日犹亲近,解识当年魏与姚
官舍不嫌冷,同衣近二年。 相看神电水,又过澹庵泉。 煮字焚香屑,摛珍入玳筵。 瑜姬风韵好,闲理帐中弦。
不是经行处,维戙岂偶然。 登临元有分,山水若为缘。 断岸多依石,攒峰小见天。 两因司马法,留滞一江船。
宿云连古寺,清磬度西岑。 石发怜人老,松髯带雪深。 通幽馀一径,买隐或千金。 何处采薇者,闻歌不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