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台舒啸罢,燕树去人遥。
寓目成今古,冥心谢市朝。
枝间乌鸟乐,陇上白云飘。
萧洒不知晚,空江自落潮。
【注释】
越台:越王勾践筑,在会稽山。舒啸:长啸(shēng)。燕树:指春天的杨柳树。寓目:目光所及。冥心:冥思。谢:谢绝。枝间乌鸟乐:树枝上栖息的鸟儿自在快乐。陇上白云飘:指云彩在陇山上飘浮。萧洒:潇洒飘逸的样子。晚:傍晚,日落时分。空江:空荡的江流。自落潮:自然形成潮水。
【译文】
越王勾践台上长啸一声,燕树远去人渐行渐远。
我的目光能看尽古今兴衰,冥思静虑谢绝世俗喧嚣。
树枝上有鸟儿自在欢歌,山岭上空白云悠然飘荡。
潇洒飘逸不问年岁早晚,空荡的江流自有潮起潮落。
【赏析】
《草堂夜坐四首》作于大历三年(768)夏初,诗人因避乱而居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此诗是其草堂夜坐时所作的四首五言古体诗。诗中描绘了夜晚在草堂中静坐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对闲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越台舒啸罢,燕树去人遥”,写诗人在越王台长啸之后,离开人群,来到空旷的燕树旁。越台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宫城,这里泛指高大的建筑,台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燕树即杨柳,这里特指早春时节的杨柳。诗人登上高台,长啸一声,声音传得很远,但随之而来,燕树渐渐远去,行人也渐渐稀少。诗人站在台上俯瞰,眼前是一片宁静、广阔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写自己登高望远、长啸远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想要超然物外、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
颔联“寓目成今古,冥心谢市朝”,写诗人的目光投向了远方,看到了古今的变化;冥心静思,谢绝了世俗的喧嚣。这里的“寓目”和“冥心”都是诗人内心的状态,通过这两个词,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超脱世事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安宁的生活状态。
颈联“枝间乌鸟乐,陇上白云飘”,继续描绘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树枝间栖息着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地歌唱着;陇山上飘荡着洁白的云彩,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鸟儿和云彩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萧洒不知晚,空江自落潮”,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潇洒飘逸,不受世俗束缚,独自欣赏着自然的美好。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夕阳西下,江水自流自涨,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越台、燕树、鸟儿、云彩等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对安宁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