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行囊一素琴,寥寥天地几知音。
渊明已有归来赋,和靖初无禄养心。
北郭晚田堪白酒,东篱秋菊尽黄金。
扁舟一去随明月,回望苍梧空绿阴。
【注释】
苍梧:指代隐居之地。言归口号:诗人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故以“口号”为题。
十载:十年,即作者在官场上度过的十年。行囊:指携带的行李、书籍之类。一:只、仅仅。素琴:素朴的琴,指隐者生活简朴。寥寥:空阔的样子。天地几知音:形容人世寥廓,知己难求。
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著名诗人、辞赋家。已有归来赋:渊明已作《归去来辞》。和靖: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一说字平仲)。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穆,世称范文穆。初无禄养心:意谓自己没有俸禄供养身体,所以没有心思去追求名利。
北郭:指城北的外城。晚田:指傍晚时分的农田。堪:能够。白酒:指美酒,泛指佳酿。东篱:指菊花丛中的篱笆,借指菊花。尽:都。黄金:指秋菊。扁舟:小船。一去:离开时。随明月:跟随月亮一同离去,指与友人相别。回望:回头远望。苍梧:指隐居之地。空:徒然;白白地。绿阴:绿树的浓荫。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归隐田园的欣喜之情,并流露出一种孤寂之感。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丽淡雅,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联“十载行囊一素琴,寥寥天地几知音”,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环境。十年来的行囊中仅存一把素琴,四周空旷的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自己一人。这里通过“十载行囊一素琴”这一对比,突出了诗人归隐后的清贫与孤独。然而,尽管环境空旷,但诗人仍然能够找到自己的知音——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存在使得诗人在归隐生活中感到充实与快乐。
颔联“渊明已有归来赋,和靖初无禄养心”,诗人继续展开自己的情感表达。渊明(陶渊明)已经有了《归去来辞》,这足以说明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而和靖(范成大)虽然也有过追求功名的想法,但他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里通过比较两位文人的选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认同与欣赏。
颈联“北郭晚田堪白酒,东篱秋菊尽黄金”,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归隐生活的美景与乐趣。北郭的田野上种植着成熟的稻谷,这些稻谷可以酿成美酒;而东篱下的菊花则盛开得金黄灿烂,香气四溢。这些美景与情趣不仅给诗人带来了愉悦的体验,也使他感到了生活的丰富与美好。
尾联“扁舟一去随明月,回望苍梧空绿阴”,诗人用“扁舟一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离别的情景。随着明亮的月光,小船缓缓驶离了这片熟悉的土地,留下了诗人独自站在苍梧山望着那片空荡荡的绿树荫影。这里的“空”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