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扬慈教,闽山见女宗。
忧勤朝弋雁,谆切夜丸熊。
密密衣间线,行行道上骢。
鵻飞犹有集,川逝更无穷。
笋泣交加翠,萱嗟委坠红。
台乌向明月,时为唤悲风。
【注释】
《挽丘侍御母》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李峤(约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唐中宗时任右散骑常侍、修文馆学士。这首诗是悼念母亲的祭文。
汾:汾州,今山西万荣县。
扬慈教:弘扬母氏的教诲。
闽山见女宗:在福建的闽山看见母亲。
朝:早晨,此处指“向”。
矢:箭,这里代指母氏。
谆切夜丸熊:夜深人静时,母亲还在不停地纺着线。
密密衣间线:缝制衣服时的针线密密。
行行道上骢:马儿奔跑时尘土飞扬,好像在为母亲送行一般。
鵻飞犹有集,川逝更无穷:即使黄莺飞走,还有归来的时候;江水流逝,也终将回归大海。
笋泣交加翠,萱嗟委坠红:春笋因悲哀而折断了,就像母亲因悲伤过度而死去一样。
台乌向明月,时为唤悲风:乌鸦向着明亮的月光啼叫,像是在哀叹。
【赏析】
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母亲的德行、性格和生活,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
开头两句写母亲对儿子的慈爱教育。“慈”是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准则,即对他人的善意与仁爱。这里的“慈教”,就是母亲的教诲。
第三句以福建的闽山象征母亲的居所,表明母亲居住在此地。
第四句“见女宗”,是指母亲是女儿之宗,意指母亲是女儿们的榜样。
接下来四句,主要写母亲的为人。“忧勤”是担心操劳的意思,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矢”在这里是箭的意思,代指母氏。“谆切夜丸熊”,描绘出夜晚母亲纺线的情景,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和操持家务的精神。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写母亲的品德修养。“密密衣间线”一句,形容母亲缝纫技术高超,针脚密密,可见母亲的手艺精细。“行行道上骢”一句,描绘了母亲在道路上骑马行走的形象,暗示了她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性格。
后四句则是直接表达了对母亲逝世的哀悼以及对她的思念。“鵻飞犹有集,川逝更无穷”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黄莺尚且有归巢之时,江河依旧会汇入大海,表达出无论何时何地,母亲的恩情都是永恒的。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笋泣交加翠”一句,用竹笋因悲哀折断的形象来形容母亲的死亡,表达了作者极度的痛苦和悲痛。“萱嗟委坠红”一句,则用萱草凋零的颜色来代表母亲的离世,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