崦嵫回羲轮,丹渊出明月。
天地为炉鏊,膏火相煎灭。
贤圣皆糟秕,兰玉岂芳洁。
咏彼苏门歌,抚运惭薄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全诗如下:

崦嵫回羲轮,丹渊出明月。    
天地为炉鏊,膏火相煎灭。    
贤圣皆糟秕,兰玉岂芳洁。    
咏彼苏门歌,抚运惭薄劣。    

注释

  • “崦嵫回羲轮”: 指太阳西沉,日影逐渐缩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丹渊出明月”: 形容月光如水般清澈明亮,映照在深潭之中。
  • “天地为炉鏊”: “炉鏊”原意是指用来炼制金属的火炉和石砧,这里比喻大自然的力量巨大,能够将万物熔炼、燃烧、消灭。
  • “贤圣皆糟秕”: “糟秕”原意是指发酵后的食物,在这里比喻贤者和圣人像酒糟一样被世人遗忘、抛弃。
  • “兰玉岂芳洁”: “兰玉”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但在这里作者指出,即使是像兰花和玉石这样美好的东西,如果失去了它们的本质属性(如兰的清高、玉的坚贞),也会变得不再芳香纯洁。
  • “苏门歌”: 指《楚辞·招魂》中的《大招》,是一首描写楚国贵族奢华生活的诗歌,表达了对楚国旧日辉煌的回忆与哀悼。
  • “抚运惭薄劣”: “抚运”意为面对天命,感到自己的力量微小;“薄劣”意为才能低下,不足以胜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揭示了时间无情地流逝,贤者与圣人往往因为不被时代所认可而被忽视或遗忘。诗中的“天地为炉鏊”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强大的力量,而“贤圣皆糟秕”则深刻地批评了那些被世俗利益所蒙蔽、失去本色的人。最后两句“咏彼苏门歌,抚运惭薄劣”,则以《楚辞·招魂》中的《大招》作为反讽的对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和对自己才能的自卑。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反映了杜甫对于时世和个人境遇的深沉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