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照南楹,商飙鸣北林。
众芳何靡靡,高怀独森森。
岂曰松柏姿,不为寒暑侵。
物性有奇赋,世俗谁知钦。
中夜神气复,见此天地心。
操存觉和适,三叠有鸣琴。
惟应郁罗上,可与言知音。
解析
第一句:旭日照南楹,商飙鸣北林
- 旭日照南楹 - 旭日,即清晨的阳光。楹,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横梁。这句描述了早上阳光照耀在南侧的柱子上,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希望。
- 商飙鸣北林 - 商风,即西风。北林,指北方的树林。这句描绘了西风在北边的树林中呼啸而过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众芳何靡靡,高怀独森森
- 众芳何靡靡 - 这里用“靡靡”来形容花朵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花虽美却不持久。
- 高怀独森森 - “高怀”,意指高尚的情操或志向。森森,形容高洁、坚强不屈的品质。这句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美好环境中,但仍保持着自己高尚且坚定的情操和志向。
第三句:岂曰松柏姿,不为寒暑侵
- 岂曰松柏姿 - 松柏,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此句反问,难道只有松柏有这种特质吗?
- 不为寒暑侵 - 这句话表达了即使面对严寒酷暑,也依然能保持自己的本质不被外界环境所改变。
第四句:物性有奇赋,世俗谁知钦
- 物性有奇赋 - 物性,指万物的特性。这里的“奇赋”指的是与众不同的特性和天赋。
- 世俗谁知钦 - 世俗,指普通人或社会上一般人的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自然界中那些被认为特别的地方,比如松树和柏树,也只是得到了人们表面上的认可,而真正的内涵和价值往往不为人所了解。
第五到七句:中夜神气复,见此天地心;操存觉和适,三叠有鸣琴
- 中夜神气复 - 中夜,深夜之时。这里指的是深夜时分,人的心情和精神会有所变化,可能是从白天的喧嚣回归到了宁静。
- 见此天地心 - 见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
- 操存觉和适 - 操存,保持操守和原则。这里的“和适”可能是指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三叠有鸣琴 - 三叠,这里可能是指多次重复或多次弹奏的动作。鸣琴,通常指弹琴的声音。这里指的是通过反复弹奏,使琴声更加悦耳动听,比喻做事能够达到娴熟的程度。
最后一句:惟应郁罗上,可与言知音
- 惟应郁罗上 - 郁罗,是一种乐器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像郁罗这样美妙的乐器上,才能找到真正懂得欣赏它的知音。
- 可与言知音 - 可以与之交流知音的人,意指找到了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四季更替、日夜变换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旭日照南楹”、“商飙鸣北林”、“物性有奇赋”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和态度,以及对知音难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