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看山半在天,山巅高阁更堪怜。
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风飒绮筵。
空外白飞何处雨,掌中绿绕半城烟。
当时同此开窗坐,一鹤翛翛若个边。
【注释】
太清阁:山中之楼。
山下看山半在天,山巅高阁更堪怜:从山下仰望山顶的高楼,只看到它的一半在天空中,显得十分可怜。
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风飒绮筵:夜深时海面上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屋瓦,六月间山林中的凉风飒飒地吹拂着华丽的筵席。
空外白飞何处雨,掌中绿绕半城烟:高空中的云彩白茫茫地飘荡着,不知何处下雨;手中握有的绿色丝线缠绕着半城的烟雾。
当时同此开窗坐,一鹤翛翛若个边:当年我与友人一起在此开窗坐着,一只孤鹤飘飘然飞过窗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太清阁”为题,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山下看山半在天,山巅高阁更堪怜。”写从山下望见山顶,只能看到一半,使人感到十分可怜。这一联是全诗的纲领句,也是诗人观察自然景色所得的第一印象,由此引发了作者的许多联想和感慨。
颔联“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风飒绮筵。”写深夜时分,海面上升起了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屋瓦;六月间山林中吹来阵阵凉风,使华丽精美的筵席也感到凉爽。
颈联“空外白飞何处雨,掌中绿绕半城烟。”写天空中飘荡着一片白茫茫的云彩,不知道是从哪里降落下来的雨水;手中握着的绿丝线在半城上空缭绕。
尾联“当时同此开窗坐,一鹤翛翛若个边。”回忆起当年与友人一起在此开窗坐着的情景,一只孤鹤飘飘然飞过窗边。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使得诗句更加优美动人。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