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双绾似仙妆,山下梅花相映香。
笙鹤不归春寂寞,碧溪流水过罗阳。

双髻峰

绿云双绾似仙妆,山下梅花相映香。

笙鹤不归春寂寞,碧溪流水过罗阳。

注释:

  1. 双髻峰:指一座山峰,形似两个发髻,故称双髻峰。
  2. 绿云双绾:形容山峰翠绿的树木像云一样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3. 仙妆:古代传说中的仙女们喜欢用绿色的东西来装饰头发,这里用来比喻山上的树木。
  4. 山下梅花相映香:指山下的梅花与山上的绿树相映成趣,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5. 笙鹤不归春寂寞:笙鹤,古代乐器名,这里借指吹笙的人或鹤。笙鹤不归,意味着吹笙的人或鹤没有回来,春天显得格外寂寞。
  6. 碧溪流水过罗阳:碧溪,清澈的溪水。罗阳,地名,这里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或者他去过的地方。流水过罗阳,描绘了一幅溪水流淌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作。首句“双髻峰”为全诗定下了背景,即一座形状奇特、宛如两髻的山峰。接着,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山峰的翠绿植被比作云朵,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生机勃勃和美丽。
    第二句“山下梅花相映香”,进一步展开了对山峰周围环境的描述。这里的“梅花”既是实景,也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与山峰形成了和谐的画面。同时,“相映香”一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也传达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第三句“笙鹤不归春寂寞”,诗人巧妙地通过笙鹤这一元素引出春天的寂寥感。笙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乐器,常被用来象征高雅、清逸的生活。而此处,笙鹤不归,则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因为缺少了它们的陪伴而显得格外寂寞。这种写法既富有诗意,又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最后一句“碧溪流水过罗阳”,则是对全诗的收束。碧溪流水过罗阳,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过,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这里的“罗阳”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或是他曾经游览过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也借助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