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中夜洞门开,溪上苍龙驭日回。
不是泉源通句曲,华仙何处觅蓬莱。

【解析】

此诗写诗人登罗浮山石楼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石楼中夜洞”,点明时间、地点,并暗喻诗人此时身处仙境之中。颔联两句写诗人在石楼上的所见所思:石楼高耸入云霄,石门洞开,仿佛有龙驭日飞升。颈联“不是泉源通句曲”一句,诗人以问作答,既表现了对句曲山泉水源头的好奇,也暗示自己欲求仙而难的无奈;“华仙何处觅蓬莱”一句,诗人又以问作答,表达了自己欲寻仙人而不能的遗憾。最后两句,诗人由石楼联想到仙境,又从仙境想到自己欲求而不得。全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

【答案】

(1)罗浮山:又称东樵山,在今广东省增城西北。石楼:指罗浮山东面的石门,又名石阙,相传为汉时所建。

译文:石楼中夜洞门敞开,溪水上游像苍龙驾驭着太阳返回。不是从句曲山泉源流来,华仙到哪里去寻找蓬莱?

注释:罗浮山:又称东樵山,在今广东省增城西北。石楼:指罗浮山东面的石门,又名石阙,相传为汉时所建。句曲:在今安徽省境内的古地名,因句曲山得名。蓬莱: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位于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东南海滨。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天游罗浮山时所作。当时他刚被贬出长安,心情郁闷,于是便写下了这首《罗浮山石楼》。

首句“石楼中夜洞”,点明时间、地点,并暗喻诗人此时身处仙境之中。颔联两句写诗人在石楼上的所见所思:石楼高耸入云霄,石门洞开,仿佛有龙驭日飞升。颈联“不是泉源通句曲”一句,诗人以问作答,既表现了对句曲山泉水源头的好奇,也暗示自己欲求仙而难的无奈;“华仙何处觅蓬莱”一句,诗人又以问作答,表达了自己欲寻仙人而不能的遗憾。最后两句,诗人由石楼联想到仙境,又从仙境想到自己欲求而不得。全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唐宋诗醇》评曰:“此篇乃谪仙自叙其登石楼之异境也……‘华仙’二字尤神。”(清·王琦《李太白全集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