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畿
【解析】 此诗写诗人登罗浮山石楼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石楼中夜洞”,点明时间、地点,并暗喻诗人此时身处仙境之中。颔联两句写诗人在石楼上的所见所思:石楼高耸入云霄,石门洞开,仿佛有龙驭日飞升。颈联“不是泉源通句曲”一句,诗人以问作答,既表现了对句曲山泉水源头的好奇,也暗示自己欲求仙而难的无奈;“华仙何处觅蓬莱”一句,诗人又以问作答,表达了自己欲寻仙人而不能的遗憾。最后两句,诗人由石楼联想到仙境
注释: 麻姑峰:位于江西省庐山南麓的香炉峰。相传汉代仙女麻姑曾在此炼丹,后成仙而去。因山形酷似仙人麻姑而得名。 群仙宴罢灵箫歇:指的是在宴会结束之后,神仙们收起了乐器,准备离去。 惟见黄麟天上行:只看见黄龙从天上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色彩。诗人以麻姑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麻姑山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麻姑峰前山月明"
双髻峰 绿云双绾似仙妆,山下梅花相映香。 笙鹤不归春寂寞,碧溪流水过罗阳。 注释: 1. 双髻峰:指一座山峰,形似两个发髻,故称双髻峰。 2. 绿云双绾:形容山峰翠绿的树木像云一样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3. 仙妆:古代传说中的仙女们喜欢用绿色的东西来装饰头发,这里用来比喻山上的树木。 4. 山下梅花相映香:指山下的梅花与山上的绿树相映成趣,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5. 笙鹤不归春寂寞:笙鹤,古代乐器名
解析: 诗句释义: 1. 谁能云卧三峰上,一枕羲黄万境空: - “谁能”:谁能做到? - “云卧”:指躺在云端之上。 - “三峰上”:可能是指某座山峰或者山中三座高峰。 - “羲黄”:指神话中的黄帝(轩辕氏)和伏羲氏,他们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 “万境空”:一切景象都显得虚无。 2. 夜半碧鸡惊梦觉,钧天声在日华中: - “夜半”:夜晚时分。 - “碧鸡”: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注释】 麻姑峰: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境内,因山上多有白鹤而得名。 峰前山月明:麻姑峰前的山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群仙:众多的仙人。 灵箫:传说中的仙乐。 黄麟:传说中的神兽。 行:行走。 【译文】 麻姑峰前的山峰在月光照耀下格外明亮,麻姑山上的彩云缭绕。 众仙宴罢,只剩下仙乐声在空中回荡,只见黄麒麟独自在天空中翱翔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笔架山 三峰杰立镇乾坤,经纬功成笔尚存。 晴日照临文发彩,雨云飞近墨留痕。 诗书若悟鸢鱼妙,山海徒开水竹轩。 投老管城缘底事,玄天幽默本无言。 【注释】 1. 笔架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因山峰形似笔架而得名。 2. 三峰杰立镇乾坤:形容笔架山有三座山峰高耸入云,如同守护着天地的神灵。 3. 经纬功成笔尚存:指笔架山上的文人学士们在创作时,笔锋锐利,字迹工整,如经世之纬、纬世之经,成就非凡。
【注释】 振衣舒啸:抖擞衣服,舒展开衣袖,大声呼啸。崔嵬:高大。紫翠:紫色的翠绿,指花木繁盛。簇簇:聚集成丛。芙蓉千丈海中出:芙蓉花高如千丈的海水。笔势:指文辞。天外:天上。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登莲峰时的所见,后两句写所感。全诗意境雄浑开阔,富有气势。 “振衣舒啸淩崔嵬”,诗人一进山就放开胸怀,仰首长啸。他振衣而发,迈步向前,登上了莲花峰顶。这两句是说,作者来到莲花峰顶时,心情十分舒畅
自香山泛舟归粤洲草堂漫兴 日暮长风吹钓丝,扣舷歌向月明时。 乾坤纳纳长如此,世事悠悠自不知。 积雨尽从沧海去,高山不逐白云移。 等闲领得东皇意,草色花香总是诗。 【注释】 - 《自香山泛舟归粤洲草堂漫兴》:诗人在香山泛舟归途中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译文】 日落时分,长风吹起钓鱼的细线,我唱着歌向明月升起的地方。 天地广阔无边无际,像大海一样永不停息。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
【注释】 1. 回文:即“倒读”,将文字顺序颠倒过来读。 2. 喧声和语鸟鸣琴:喧声,热闹的声音;和语,和谐的语言;鸟鸣琴,比喻鸟儿歌唱如同弹奏琴音般美妙。 3. 盛极夸来众玩临:形容场面热闹盛大,众人围观玩耍。 4. 门里洞天真入窍:指进入自然、返璞归真的境地。 5. 闹中静处谷传音:在喧嚣中寻找到寂静,如同山谷中传来的回声。 6. 根灵起块三屏石:根灵,指事物的根基与灵气;起块,指石头的形态
【解析】 “游东山时征符南蛇”一句是说诗人到江南游玩,遇到一个仙人在东山上的洞府里修行。 “勒马东山第一峰,恍然顿觉世尘空。”意思是说勒住马缰,来到东山最高峰,忽然觉得世上的尘俗都消失了,眼前所见全是自然美景。 “落花巧绣檐前草,瘦竹轻敲洞口风。”这是写诗人在东山看到的景象。 “笑起幽林飞白鹤,怒来挥剑斩长虹。”这是写仙人与道士之间的一场比试。 “何当退扫蛮烟静,载酒携琴访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