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火初残道已孤,壁经遗绪未全迂。
百年礼乐逢明主,三策天人识巨儒。
岁远芳蘋供故里,秋高落日照平芜。
招贤东阁成何事,偃蹇王门有大夫。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秦火初残道已孤,壁经遗绪未全迂
  • 注释:这里用“秦火”比喻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文化传承受到破坏。诗中表达了对这种文化的摧残和失落的哀叹。
  • 赏析: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感叹当时文化的断裂和衰败。这种表达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感慨,也体现了对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
  1. 百年礼乐逢明主,三策天人识巨儒
  • 注释:这里的“礼乐”指的是古代的礼乐制度,“明主”指英明的君王,“巨儒”则是指杰出的学者。
  • 赏析:通过与古代礼乐制度的结合,诗人表达了对贤明君主的赞美,以及对于有才能学者的尊敬。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国家治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1. 岁远芳蘋供故里,秋高落日照平芜
  • 注释:“苹”是一种水草,这里借指故乡的美景。“秋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日”则是夕阳西下的情景。
  • 赏析:诗人在这两行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秋天的景色和夕阳的落日都成为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反映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1. 招贤东阁成何事,偃蹇王门有大夫
  • 注释:“招贤东阁”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用于招揽贤才的场所,“偃蹇王门”指的是高贵的门第或显赫的地位。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招贤纳士政策的看法。他认为,如果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而招揽人才,那么就失去了真正吸引人才的意义。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秋经景州董子祠》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贤明君主的敬仰。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