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巴蜀辅亲藩,零落堂萱泣血还。
喜向孔林怀圣德,遥从鲁国缀清班。
曳裾时复临沂水,拄笏多因望泰山。
老去宦情随意适,优游文翰乐幽闲。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以及作者的情感。解答时,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把握关键词,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交代梁本之赴任的地点,颔联写梁本之赴鲁府,尾联表达对梁本之的美好祝愿。“曳裾”指代做官,这里用典故,表示自己虽无官职却有清望,希望梁本之能以清正廉洁为人们所景仰;“拄笏”指拄手板,表示自己虽然已经退休却仍关心国政,希望梁本之在鲁国能继续发挥余热。“老去宦情随意适,优游文翰乐幽闲”,表明作者已退隐,但仍然乐于享受悠闲的生活。
【答案】
曾从巴蜀辅亲藩,零落堂萱泣血还。喜向孔林怀圣德,遥从鲁国缀清班。曳裾时复临沂水,拄笏多因望泰山。老去宦情随意适,优游文翰乐幽闲。注释:曾从巴蜀辅亲藩(在巴蜀地区辅佐),如今门庭冷落(零落),堂前萱草(堂前的萱草)凋谢了,我不禁悲伤流泪回家。喜欢到孔子庙里(孔林)怀念圣人的功德,远远地跟随到鲁国(参加朝廷的)作为朝廷官员。曾经在鲁国的都城临沂水边(曳裾)徘徊,经常拄着手板(拄笏)仰望着泰山,年老体衰,对于官场的事情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老去宦情随意适)。悠闲自在地(优游文翰)编写文章,享受那清静的隐居生活。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祝福之词。全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