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城南曲,胜地何逶迤。
乔木翳平野,流泉引深池。
池上建高阁,翼然似翚飞。
窗户澹虚敞,帘栊郁参差。
爽逐凉飔至,影随明月移。
泛泛蕖荷艳,苍苍杨柳垂。
松声度灵籁,竹色涵华滋。
鹭浴出深渚,鱼游动涟漪。
对此惬幽趣,况当九夏时。
登临恣休偃,顿觉消炎曦。
悠然风雩兴,良与静者宜。
先生天下士,道德人共推。
承恩早休致,林壑闲自颐。
当暑恒愤懑,那堪向衰迟。
幸有贤方伯,经营慰心期。
全胜杜陵客,不费草堂赀。
诗成劳远示,千里来京师。
开缄想风采,三复感故知。
看君适优逸,愧我犹羁縻。
愿因南飞翰,题赠寄深思。
【注释】
池阁:在豫章城南曲的池边,有一座高高的亭子。
池:水塘。
乔木:高大的树木。
翳(yì):遮盖。
流泉:泉水。
深池:大水池。
高阁:亭台。
翼然: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高阁的外形像鸟的翅膀一样。
窗户:窗子。
澹虚敞:空阔而清朗。
帘栊(lóng):帘子与窗子。
爽:清风。
凉飔(suī):清凉之风。
影:影子。
泛泛:浮游的样子,这里指荷花、荷叶漂浮水面。
苍苍:茂盛的样子。
松声度灵籁(lài):松涛阵阵仿佛是神佛在吟诵经文的声音。
竹色涵华滋:竹叶的颜色犹如鲜花的颜色一样美丽。
鹭(lù)浴出深渚:白鹭在水中洗澡。
鱼游动涟漪(yī):鱼儿在水中游动,搅动了水面,形成了波纹。
惬幽趣:感到幽静的快乐。
九夏:夏季的三个月。
恣休偃:任意休息。
消炎曦:消解暑热的日光。
悠然风雩(yú):悠闲自在地乘着风去祭祀求雨。
良:确实。
先生:对人的尊称。
天下士:天下的读书人。
道德人共推:道德被世人共同推崇。
承恩:受朝廷恩宠。
早休致:早早地退隐。
林壑(hèu)闲自颐:在树林和山壑中闲适自在地自我娱乐。
愤懑(mèn):发怒,怨恨。
贤方伯:贤明的地方长官。
经营慰心期:经营筹划以安慰自己的心情。
全胜杜陵客:比得上杜少陵(杜甫的号)。杜少陵客,指杜甫。
不费草堂赀:不用花费自己的钱。草堂,杜甫曾建于成都,因而得名。
劳远示:劳烦对方把诗写在书信里寄给我,以示问候。
开缄(jiān):打开书信。
看君适优逸:看见您很安逸舒适。
适:恰好,正好。
优逸:安逸舒适。
愧我犹羁縻(jī mí):惭愧自己还被束缚住。
愿因南飞翰(huán),题赠寄深思:希望借助南方飞来的信使,把我的思念寄托在上面送给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豫章城南池阁的景象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池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池阁本身的建筑特点。“池上建高阁”,高高矗立在池塘之上,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池阁的规模之大;“翼然似翚飞”,则形容了池阁的高耸如飞鸟展翅一般,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窗户澹虚敞,帘栊郁参差”,则是从侧面描写了池阁的内部构造,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立体。这四句诗通过对池阁的描绘,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四句则转而描写池阁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池阁本身所带给诗人的感受。“爽逐凉飔至,影随明月移”两句,描绘了清凉的秋风和皎洁的月光给诗人带来的舒适感觉;“泛泛蕖荷艳,苍苍杨柳垂”两句,则将荷花、荷叶、柳树等植物的美丽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松声度灵籁,竹色涵华滋”两句,则通过松涛和竹林的声音以及它们的色泽来衬托出池阁周围环境的幽静之美。这四句诗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进一步加深了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入对池阁主人的描写和感慨。“对此惬幽趣,况当九夏时”两句,诗人感慨于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享受到如此美好的时光,真是难得;“登临恣休偃,顿觉消炎曦”两句,则表达了登上高阁之后,感受到的清凉和宁静,让人感到身心舒畅;“悠然风雩兴,良与静者宜”两句,则强调了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幸有贤方伯,经营慰心期”两句,则是表达了对于得到贤明地方长官的帮助和支持,感到欣慰和感激;“全胜杜陵客,不费草堂赀”,则是说这样的美景和氛围甚至胜过了杜甫那样的名士所居住的地方,而无需耗费自己的财力物力;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望和祝愿,希望他的朋友们也能像他一样享受这样的美景和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豫章城南池阁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于主人公心境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